日本為什麽會挨第二顆原子彈?

這篇文章要說的,是一座城市的故事。如果說這座城市和其他城市有什麽不同的話,那就是,這座城市挨了一顆原子彈。而這顆原子彈,原本可以避免。

1

人類文明發展至今,只有兩座城市遭受過原子彈的轟炸,日本的廣島和長崎。

在這兩座城市裏,長崎沒有廣島那麽有名。因為廣島是第一個被原子彈襲擊的城市。

你看,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歡樂還是痛苦,人類總是喜歡銘記第一次。

只是,在廣島挨了一顆原子彈之後,長崎其實是可以避免挨第二顆的。

原子彈爆炸後的長崎

這一切,還得從1945年的一場登陸戰役說起。

憑借偷襲珍珠港,日本這個小個子跳了起來,狠狠咬了美國巨人一口,正式拉開了“二戰”太平洋戰爭的序幕。

經過中途島海戰的轉折,美軍開始在太平洋戰場上扭轉局勢,轉守為攻。在“跳島戰術”的指引下,1945年4月,指向日本本土,最慘烈的沖繩島戰役拉開序幕。

日本的“櫻花”單人飛機。它升空後的使命只有一個:找到美國軍艦,撞向它,和它同歸於盡。這就是在“二戰”後期給美國海軍造成重大傷亡的“神風特攻隊”

這場登陸戰歷時82天,攻方為美軍,守方為日軍。雖然最後美軍全殲守島的10萬日軍,但自己也傷亡了近8萬人。這對美國來說是一個駭人聽聞的數字。要知道,之前的瓜島戰役和硫磺島戰役,雖然同樣激烈,但美軍一共傷亡了不到2萬人。

這場戰役雖然獲勝了,但美國人對日本兵那種喪失理智的瘋狂和同歸於盡的做法產生了深深的恐懼。

2

就在沖繩島戰役結束後一個月,1945年7月16日,美國傾全國之力進行的“曼哈頓工程”取得了成果——人類歷史上第一顆原子彈在新墨西哥的沙漠試爆成功。

在納粹德國已經投降的前提下,美國人開始尋思:是否有另外一種方式能讓日本人屈服,不再增加美國軍人的犧牲?

這時候,日本避免“被核爆”命運,還剩下一次機會。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的《波茨坦公告》頒布。公告的內容歸根結底只有一個:日本必須無條件投降。

說起這個波茨坦會議,也很有意思。最早是蘇、美、英三個國家參加,中國並不在場。美國那時候非常希望蘇聯能夠盡快出兵日本,以減輕美軍的負擔。但就在會議召開期間,美國總統杜魯門接到了國內密報:我們已經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彈。

這個時候,美國就沒有那麽急著讓蘇聯出兵了,因為蘇聯一旦出兵,將會危及美國戰後在遠東的影響力。最後的公報出來,是由中、美、英三國簽署。

3

接受《波茨坦公告》是日本避免“被核爆”的最後機會,但是,日本拒絕了。

不僅如此,日本更是喊出了“一億玉碎”的口號,號召全體國民團結起來,哪怕用魚叉和竹竿,也要和登陸日本本土的美軍同歸於盡。

美國在這時候,就需要估算一個進攻日本本土的性價比了。

估算結果出來後,讓美國人看得肝顫:如果要拿下日本本土,美軍必須再付出100萬士兵傷亡的代價。

日本甲級戰犯東條英機號召:“以必死的精神教育後方的婦女和兒童,令他們拿起竹槍實施訓練,使美軍認識到日本的戰爭決心!”

這是美國人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於是,長崎(包括廣島)避免“被核爆”的第一次機會就消失了。

日本當時的《讀賣新聞》。“玉碎”被認為是日本軍人甚至老百姓的最終歸宿

4

於是,1945年8月6日,3架美軍的B–29重型轟炸機,攜帶著一顆名叫“小男孩”的5噸重的原子彈,飛到了日本城市廣島的上空。

開艙,投彈,核爆炸。

廣島當天就死了10萬人,6萬幢建築灰飛煙滅。

整個世界震驚了:美國人掌握了一種可怕的全新的高科技武器!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博弈開始了。

美國希望,一顆原子彈投下去,日本就能接受無條件投降。

而日本也在賭博:美國只有一顆原子彈,只要挺住,讓蘇聯進來調停,我們還能爭取些有利條件。

於是,心懷希冀的日本政府對於廣島的核爆炸,他們給出了一個日本漫畫情節一般的解釋:廣島被一顆隕石擊中了!

人類第一顆用於實戰的原子彈——“小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