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刺殺希特勒(第2/4頁)

1943年,渴望有人能取希特勒性命的施陶芬伯格,自己差點兒丟了性命。

那是在1943年春天的北非突尼斯戰場,幾架美國戰鬥機掃射了一條海岸公路上的一列德軍卡車編隊,而施陶芬伯格正好就在其中一輛卡車上。

施陶芬伯格從戰友的屍體堆中爬了出來,被當時德軍的北非軍團總指揮隆美爾派人緊急送往醫院搶救。他幸運地保住了性命,但失去了自己的左眼、右手,以及左手的兩個手指,並且雙腿落下了殘疾。

這次的死裏逃生徹底改變了施陶芬伯格。

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施陶芬伯格拒絕使用任何鎮痛劑,他學會了自己穿衣服、洗澡,以及用左手的三個手指寫字。1944年春天,他提出要求,希望能返回部隊。

施陶芬伯格如此堅毅的表現,在德軍後方傳開了,也傳到了希特勒的耳朵裏。希特勒隨後就把施陶芬伯格調到了本土兵團擔任參謀長——在德軍東西兩線明顯已轉到下風的情況下,希特勒需要這樣的軍人表率。

而施陶芬伯格如此急著返回部隊,並不是要繼續效忠希特勒,而是通過一次生死關口的考驗後,他已經下定了決心:他不想再等別人去終結這個德國的“瘟疫”了,他要親自動手。

4

調任本土兵團,確實給了施陶芬伯格一次機會。

本土兵團的士兵全部駐紮在德國國內,除了負責警戒工作外,還負責德軍的征兵和訓練。更重要的是,為了防止國內出現叛亂——可見當時已經出現了這樣的苗頭——本土軍團制訂了一個以北歐神話中奧丁戰神婢女名字命名的“瓦爾基裏行動”計劃。這個計劃具體來說,就是一旦國內發生叛亂,本土兵團有權控制政府的各個部門,以及包括電台在內的通信設施、包括火車站在內的交通設施。

從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幫助本土兵團制止發生叛亂的計劃,但關鍵是,如果叛亂就是本土兵團發起的呢?

施陶芬伯格開始物色同謀者。

本土兵團的副司令奧爾布裏希特將軍表示願意一起鏟除希特勒,但總司令弗洛姆將軍不置可否——他不是支持希特勒,而是擔心叛亂失敗後,遭到希特勒的報復。而那些一直對希特勒心存不滿的德國軍官也分成了兩個陣營:一方毫不猶豫地加入了施陶芬伯格的謀殺集團,而另一方害怕遭到報復,表示拒絕。

為此,施陶芬伯格甚至還去找過在北非共過事的隆美爾。隆美爾和施陶芬伯格是同一天生日,兩人算是有緣。但隆美爾並沒有明確表明自己的態度。

不管怎樣,德軍的內部早已不是鐵板一塊。

就在籌劃醞釀的時候,1944年的夏天來到了,戰局對德國而言越來越糟糕:在東線,蘇聯紅軍已經攻入了波蘭,逼近德國本土;在西線,盟軍通過諾曼底登陸,已經在德國人的後院站穩了腳跟。

斯大林格勒戰役是整個“二戰”歐洲戰場的轉折點,德軍與其仆從國折損150萬兵力,蘇軍由此開始轉入攻勢

施陶芬伯格知道,不能再等了。

1944年7月11日,施陶芬伯格第一次決定實施暗殺。

當時,他得到了一個和希特勒待在一起的機會,他的身上帶了一個炸彈,和希特勒與戈林一起待了半個小時。但是,施陶芬伯格沒有拉響炸彈,因為當時黨衛軍頭子希姆萊不在場——施陶芬伯格希望一次性將這三個人一起炸死。

從左至右依次是:希姆萊、希特勒、戈林

7月15日,施陶芬伯格決定實施第二次暗殺。

在那場會議中,戈林和希姆萊都不在。施陶芬伯格離開房間打電話通知夥伴,說不管另外兩人是否在場,他都決定要炸死希特勒。但是,當他返回會議室時,希特勒已經離開了。

兩次失敗後,施陶芬伯格有點心急了。

但好在,他畢竟是暗殺集團中唯一可以近距離接觸希特勒的人,機會還是有很多的。

7月19日,施陶芬伯格接到了通知:7月20日下午1點,到希特勒當時藏身的地穴“狼堡”,匯報編組新的“人民步兵師”的進展情況。

這張照片攝於1944年7月15日,地點就在希特勒總部“狼穴”。由左至右分別為施陶芬伯格、希特勒和威廉·凱特爾,與希特勒握手者為卡爾·博登沙茨。此時施陶芬伯格的公事包裏便放有炸彈,但這次他並未引爆

這一次,施陶芬伯格決定,無論如何都要下手了。

5

1944年7月20日,施陶芬伯格期待改變歷史的一天,終於來到了。

這一天的上午10點15分,施陶芬伯格和副官哈夫登抵達“狼穴”附近的機場,他和副官的公文包裏,各藏了一枚定時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