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刺殺希特勒(第4/4頁)

在這場未遂的政變發生後,希特勒一共下令逮捕了大約7000人,其中5000人在受盡各種折磨之後,被殘忍地處決。

甚至連對暗殺不置可否的帝國元帥隆美爾,最終也被希特勒勒令服毒自殺——在一份被搜出的名單中,隆美爾被密謀集團內定為未來帝國的領導人之一(但很可能施陶芬伯格並沒有征求隆美爾的意見)。

當然,沒有懸念,施陶芬伯格最後也被捕了。

施陶芬伯格被宣判死刑,並立即執行槍決。在臨死前,施陶芬伯格仍在試圖讓審判者相信:這件事和其他人沒關系,只是他自己一個人的行為。

在被槍決前,37歲的施陶芬伯格說的最後一句話是:“神聖的德意志帝國萬歲!”

德國抵抗力量紀念中心的一面紀念墻,上面貼滿了參與刺殺希特勒行動的德國官員照片,他們都在行動失敗後被處決

饅頭說

歷史沒有如果,但肯定還是會有人忍不住問:如果希特勒被刺殺了,結果會如何?

依我看,真的未必會像施陶芬伯格他們想的那樣:戰爭立即結束。

一項統計數據顯示,甚至到了1952年,也只有20%的德國民眾贊同反抗納粹統治。哪怕是在“二戰”後,作為忠誠乃至刻板的德國人,仍有不少人認為施陶芬伯格是“叛國者”,認為他破壞了德國人“忠於職守”的傳統。

即便到了1994年,德國聯邦參議院議長約翰內斯·勞(後成為德國總統)仍說:“不要把1944年7月20日的那些人視為英雄,而應把他們作為在矛盾中的人去理解。重要的是,對於他們的錯誤和疏忽不要視而不見。”

這正是德國人在“二戰”前後舉國陷入納粹狂潮的細思極恐之處:它和意大利的墨索裏尼集團不一樣,它不是一個小集團的專政,而是一個國家幾千萬人的真心信仰。希特勒如果被刺,還會有大批的後來者頂上,因為整個國家機器都已經被卷入了瘋狂的納粹車輪。

那麽,施陶芬伯格的刺殺究竟有意義嗎?

當然有。

1944年7月,施陶芬伯格執行刺殺任務前,也曾詢問他的好友,同樣反對希特勒的原中央集團軍群作戰處處長特雷斯科夫:“戰局已經至此,刺殺還有意義嗎?”

特雷斯科夫的回答是:“當然有意義!無論刺殺成敗,都能向世人證明:德國是有那麽一群人,是曾經起來反抗的。”

所以,2004年6月紀念諾曼底登陸60周年的儀式上,時任德國總理的施羅德說:“施陶芬伯格等人的行動證明,早在德國戰敗前一年,一些德國人已在試圖結束納粹統治。”

回顧歷史,很多民族都經歷過自己的瘋狂時期,尤其是整個國家都陷入瘋狂的時代,讓人心有余悸。而在此期間保持頭腦清醒,乃至敢挺身而出,甚至做出犧牲的人,都值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