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沈萬三的富貴論(第2/6頁)

三是借助皇家權力管道實現財富累積。在元朝政府明令禁海的不利條件下,沈萬三居然可以打著皇家的龍旗,開著十幾條船揚帆出海,到東南亞大肆走私。他是怎樣做到的呢?原來,張士誠曾經降元,元政府令他從南方向北京運送糧食,於是張士誠則將這件事交予沈萬三具體操辦。沈萬三知道,政府長期禁海,出海貿易必定是一場暴利之旅。於是,沈萬三在朝廷的船裏,一半裝上糧食,另一半裝上自己的私貨,皇船打著龍旗,大搖大擺,一路暢通無阻。出了長江,沈萬三便兵分兩路,裝皇糧的北上復命,而承載私貨的船則揚帆南下直接開往東南亞去發財。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和其他貨物,賣到東南亞,都是數十數百倍的暴利。沈萬三船隊隨行人員中,有人帶了一些成本只有5兩銀子一筐的桔子,居然漂洋過海到了南洋可以賣到幾兩銀子一個,一筐桔子,賣到了1000兩銀子。從南洋回來,沈萬三的財富已經滾雪球似的達到十幾億兩銀子,成為名副其實的天下首富。

沈萬三的財富之路,每一次都體現了他的政治智慧和對政治機遇的準確把握。有勇氣和造反者張士誠合夥做走私生意,對形勢的準確判斷是其關鍵所在。這樣的生意,做早了風險性太高,隨時都會有掉腦袋的可能性,而做晚了就有可能喪失機會。

沈萬三敢於在張士誠打蘇州前,傾其所有,買下大半個蘇州商業,靠的是他的政治敏銳性。他在社會的惡風大浪中,準確判斷了形勢的走向。至於走私南洋大發洋財,則更是直接利用了政府資源,特別是皇船和出海通行證這樣的政策資源。財富和政治資源給沈萬三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成功,可是最後也讓他輸得很慘。

江南士民反抗元朝之時,江南一帶眾多漢族富商地主都給予積極的支持。對於這些豪族巨富們來說,這無疑於是一場財富的輪盤賭。沈萬三先是資助張士誠,幫助他購糧擴軍。後來,沈萬三又投靠了更有勢力的朱元璋。出身於草根的朱元璋廣泛吸納這些富商進入權力系統,甚至與他們稱兄道弟,沈萬三就是最重要的金主之一。民間有傳說,他與朱元璋曾經結拜為異姓兄弟。

南京城原有十三道城門,南門又被稱作聚寶門,據說這段城墻是由沈萬三所築。朱元璋定鼎南京之初,國庫空虛,就讓沈萬三出資修築東南諸城。為了討得新主子的歡心,沈萬三不惜花重金買寵。結果皇家出資建造的西北城還沒有建造成形,沈萬三的東南城就已經提前竣工了。築城還不夠表達自己的忠心,沈萬三又獻出白金2000錠,黃金200斤,助建了南京的廊廡、酒樓等。帝國上下對沈萬三此舉無不稱頌不已。可是沈萬三這麽做,卻大大觸痛了一個人的敏感神經,那個人就是洪武皇帝朱元璋。這個出身於草根的皇帝,似乎與權貴有著天生的敵意。

明末《雲焦館紀談》說得更加具體,朱元璋和沈萬三約好同時開工,結果被沈萬三搶先三天完工。在慶功會上,朱元璋舉著酒杯對沈萬三說:“古有白衣天子一說,號稱素封,你就是個白衣天子。”這句話表面上聽著像是誇獎,可話裏已經隱隱透出了殺機,大明江山豈能容許兩個天子並存於世?

有一天,君臣閑聊,春風滿面的沈萬三突發奇想,願意拿出一筆錢來犒勞帝國軍隊。

朱元璋聽後。臉色十分難看,冷冷地說道:“朕有兵馬百萬,你犒勞得過來嗎?”

沈萬三拍著胸脯說道:“我每人犒勞一兩黃金如何?”

沈萬三在說這句話的時候,臉上浮現出一種志得意滿的表情。自己有著富可敵國的財富,犒勞帝國軍隊,既可取悅皇帝,又可以炫耀財富。可是他並沒注意到朱元璋變幻莫測的臉色下藏著深重的憂慮。

《明史?後妃傳》中記錄了此次對話之後,朱元璋與皇後馬秀英的一段對話:朱元璋忍著怒氣說:“一個匹夫要犒勞三軍,他這是想要犯上作亂呀,朕一定要殺了他。”馬皇後勸說道:“這種不祥之民,老天自會殺他,何須陛下動手。”

在“家天下”的皇權年代,家國一體,這天下的一切都是我皇家的,一個不自量力的商人居然要犒勞皇家軍隊,真是活得不耐煩了。馬皇後的意思是告訴朱元璋,現在還遠沒有到殺了沈萬三的時候。

中國歷史上的每一個時期,在開國之初都會呈現出貌似宏大寬松的氣象,任由工商自由,恢復民間元氣,朱元璋的時代也同樣不例外。洪武初年,朱元璋提出了一個大規模的減稅計劃,減輕民眾負擔,同時明令不得擾商,官府不能以節慶為名,低價強買民物。可是等到政權稍有穩定,朱元璋對工商的態度立即發生微妙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