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酷吏的傷害邊界(第3/9頁)

我們來看一看張湯任侍禦史、專司刑法時經手處理的三個案子。

第一個案子是“巫蠱”案。漢武帝還沒有登基前為膠東王時娶陳阿嬌為王後,登基後封為皇後。帝後感情雖篤,遺憾的是陳皇後始終沒能為漢武帝生下接班人。一次漢武帝巡遊至姐姐平陽公主府邸,看中了平陽公主府上的歌女衛子夫(其弟就是大將軍衛青),遂將其納入宮中,因為懷孕生下皇子而三千寵愛集一身。陳皇後不甘心失寵,召女巫楚服為其祈禱,以圖漢武帝能夠回心轉意。時間久了,就引起漢武帝的懷疑,漢武帝就命張湯來審理這個案子。楚服仗著背後有皇後為自己撐腰,並不買賬,從而激怒了張湯。張湯一怒之下將楚服以“巫蠱”定罪,牽連到宮中三百余人,均被處以死刑。此案辦得快速利落,皇帝一高興,張湯官也就做大了,不久擢為廷尉,成為最高司法長官。張湯辦的這個案子純粹是為了迎合漢武帝不滿皇後妒忌的需要,基本上是一樁冤案。但對仗勢蠱惑人心者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對皇帝後宮的安全來說卻是絕對有利。但也由此得罪了宮中一部分人。

第二個案子是淮南王劉安謀反案,這個案子倒是證據確鑿,張湯明白謀反大案都是皇帝最為忌恨的案子,從律令來說又是十惡不赦。謀反案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牽涉面廣,人數多。人少是反不起來的,所以張湯在辦這個案子時手段異常酷烈。審訊的時候,他將所有能讓人魂飛魄散的刑具全部搬上大堂。數百案犯,或鞭笞,或刀割,或簽紮,或火烙,或煙熏,無所不用其極,每到審訊之時,全堂上下鬼哭狼嚎,血流滿地,慘不忍睹。僅此一案,就有二萬多人受到牽連而被誅殺。

張湯辦的第三個大案仍舊是謀反案。在審理淮南王謀反案時,張湯已經偵得衡山王劉賜也參與同謀,但武帝不想牽連過多,就將此事壓了下來。孰料三個月後,劉賜的太子劉爽上了一個奏折,告他的弟弟劉孝與父妾通奸,並與父親串通謀反。武帝下令張湯立即查辦。劉賜自殺。此案也造成二萬多人被殺。

第二和第三個案子共誅戮四萬多人,可謂殺人如麻。在張湯這樣的酷吏眼中法律是極不穩定的,可以根據需要對法律加以解釋和利用,可以隨意放大法律的傷害權。特別是在迎合官家集團需要時更是隨意地曲解法律。

張湯“眼中的世界”無所謂法律不法律的,只要皇帝需要的就是法律,反之不需要的就可以置法律於不顧。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得到皇帝的歡心,受到器重,最終可以達到一種挾天子以壓百官,挾刑威以虐萬民的目的。

張湯迎合主上的目的是為自己手中的權力尋租,借此為放大自己的“合法傷害權”尋找政治上的靠山。換句話說,也是為日後曲解法律尋找正當性的根據,最終達到一種自己能隨意地出入人罪,曲解法律的狀態。由於法律規定的剛性和具體案件的個性,也需要法官根據具體案件進行平衡,這為酷吏們曲解法律提供了正當性的借口。欲其生則附生義,欲其死則附死比。欲生欲死全在其自由裁量之下,曲解法律為個人服務,使得官家權力再進行一次尋租。而公權力在任何朝代都是禁止尋租的,迎合人主的需要就等於是為權力尋租上了保險。

這三件案子張湯辦得相當漂亮,也由此得到了漢武帝更多的寵信,就在衡山王謀反案辦完的次年張湯就升遷為禦史大夫,地位僅次於丞相。

像張湯這樣的酷吏階層是附屬於政治統治者的次統治階層,是統治階層在政治上的私人打手,具有特殊的政治合法性,因此,歷來都受統治者的歡迎,也可以說他們是統治集團直接放在民間和大臣們中間的“一雙眼睛”。

張湯作為皇帝一手提拔起來的酷吏,在漢武帝的授意之下瘋狂地打擊那些豪強權貴。

漢武帝時期之所以屢出重拳依靠酷吏來打壓豪強,有他的政治目的,主要是中央政權與地方豪強在經濟領域的二元對立,打壓豪強的目的是為了“國進民退”。

張湯作為一柄利器,被漢武帝深深地紮進豪強們的心臟地帶。

漢武帝利用張湯這樣的酷吏誅滅豪強,並借助張湯們之手,推行嚴酷路線。

在嚴打豪強的過程中,由於程序正義的缺失,酷吏撈取政治資本心切,有時也將打擊面擴大化,經常殃及平民。酷吏杜周為廷尉,每年要辦一千多個案子,大者數百人,小者數十人;遠者數千裏,近者數百裏。犯人如有不服,以掠笞定之。最終“詔獄逮至六七萬人,吏所增加十有余萬”,在這龐大的犯人隊伍中,誰知又有多少冤獄,多少枉骨?

酷吏吃香,酷卒也跟著成為職場紅人,黑獄風雲可屢自泛黃的史冊中窺見。《史記?絳侯周勃世家》記周勃感嘆“吾嘗將百萬軍,然安知獄吏之貴乎”,並記周亞夫在獄中不食五日,嘔血而死。不吃飯也許可致人死,但不至於嘔血死,這也許是當時黑獄的一種例行死法吧?《史記?李廣傳》記其不願對刀筆吏,自刎而死;《漢書?司馬遷傳》記其“見獄吏則頭搶地,視徒隸則心惕息”。可見西漢獄吏之尊,且大多都屬於法外之刑;從酷吏到獄卒,沒有幾個人是按照法律程序在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