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的位置

據說,進行過這樣的民意測驗——“你最尊敬的十種人。”並要求以職業排列。

我不以職業來作為什麽可尊敬或不可尊敬的原則。道理是那麽明白,可敬的人不都包括在可敬的職業中。從事可敬的職業的人中,也有不可敬甚至可惡的人。如果將“尊敬”改為“重要”,我想我會排列如下:

一農民、二政治家、三科學家、四醫生、五教育工作者……

醫生這一職業的社會位置,現在是越來越突出了。無論在中國或外國。你可以從第四位往前移它,不但移到科學家前邊去,甚至直接移到政治家前邊去,政治家也保準沒什麽不滿情緒。因為人活著,第一要有飯吃。第二千萬別生病,尤其別生危害生命的病,比如癌。而現在,不但生病的人多了,似乎得癌的也多了。一旦得了癌,似乎神醫也束手無策了。但還是有區別的,比如發現得早或晚,醫治得及時或不及時,手術的效果……好醫生好醫院保你多活許多年。否則,三個月半年,你就見上帝了。

有一種社會現象是如今“社團”多了。也就是“校友會”“戰友會”,這個“會”那個“會”的。反正只要一些人由於某種緣分在一起待過,都趕緊地聯絡感情,趕緊地抱成個團兒。起碼是一些人中的這幾個和那幾個,這一些和那一些。不論一次旅遊活動或一期什麽學習班,仿佛比玩和學習還重要的更大收獲,是又認識了一些人。當然,人認識人是一門學問。有人願意結識有共同語言的,有人願意結識有用的。而有用的,似乎沒有共同語言,也有那麽點共同語言了。

另一種社會現象是,在任何“社團”中,或在任何一些人形成的圈子中,醫生大抵是不可或缺的人。醫生這一職業,滲透性極強,從下裏巴人,到達官顯貴,都被視為願意結識的人。身為醫生們的人,自己可能很失落,很不願交際,但不會因此而減少別人認識他們的渴望。

試問,哪一位局長或職位相當於局長的人,不認識一位或幾位主治醫生?哪一位首長,不認識一位或幾位內科或外科專家?而普通百姓,只要有幸結識了一位護士、掛號員、門診醫生,如果對方也同樣表示出樂於和自己交往的誠意,誰都會有種喜不自勝的感覺啊!是不是呢?那則意味著,你一旦生了病,醫院對你不是那麽望而卻步的地方了。你也許可以“走後門兒”掛上急診號,醫生詢問你病情時,也許預先受到叮囑,會細致點兒,不至於三五分鐘便將你打發了,還可以開點兒好藥、新藥、特效藥。

如果,一個社交圈子裏,居然沒有醫生,那算是一個圈子嗎?那樣的圈子,算是一個結構完整的圈子嗎?

誰的電話簿上,不是將護士或醫生或僅僅是在醫院工作的人,記在最明顯的位置呢?

而這一種關系,有時簡直意味著是一筆“財富”,非至親至交的人,非大動了同情心憐憫心惻隱心慈悲心的時候,一般人是不肯輕易將這一種關系轉賜他人的。

中國人與醫生的關系,是人際關系中的至上關系。普遍的人們,未見得非巴結著去結識一位局長或部長。但對醫生,則是另外一回事了。

中國人與醫生的關系,對於有幸有這種關系的人,簡直又意味著是極其有價值的“專利”。

中國目前的中國式的“社團”現象,從本質上去分析,乃是對激變著的時代的憂患。而醫生在一切人際的結合中,都是受歡迎的,實在是說明了兩點——第一,中國人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加珍愛自己的生命了。這也同時說明社會進步了。正如反過來——對自己生命的無所謂說明人對社會的責任感降低到了極端。第二,看病在中國依然是“老大難”問題。盡管不斷改善,但依然有苦衷。尤其對普通百姓們的這樣。

當時代發展的利益還不能平等地具體到一切人身上的時候,當時代發展的負面強烈地困擾某些人的時候,人便企圖同時代保持某種距離。於是人與社會的中介關系便產生。中國式的“社團”是中國人和中國目前時代的“揚長避短”的選擇。既是被動的,亦是主動的。普遍的中國人,希望通過它的產生,感受社會發展的利益,削弱社會發展的負面的困擾。並且,希望它是“小而全”的,希望三十六行七十二業都囊括其中。那麽換煤氣、孩子入托、轉學、生病、住院、往火葬場送葬,似乎一切都有了受“關照”的可能了。我常想,一位主治醫生,一位外科或內科以及其他醫科專家,在一切人際圈子中,其特殊地位大概不啻是一位“教父”吧?

於是醫生這一社會職業,便具有了雙重服務的性質。一方面要服務於廣泛的人,另一方面要服務於某一社會層面,或曰人際圈內的人。這是由不得他們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