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紅軍的正規化建設和防禦原則(第4/6頁)

[16] 陳毅:《幾個支點守備隊的教訓》,《革命與戰爭》第4期,1934年5月18日。

[17] 蔣介石:《為閩變對討逆軍訓話——說明討逆剿匪致勝的要訣》,《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第11卷,第631頁。

[18] 《中央致紅四方面軍的信(1933年8月25日)》,《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9冊,第315頁。

[19] 博古:《為粉碎敵人的五次“圍剿”與爭取獨立自由的蘇維埃中國而鬥爭》,《秦邦憲(博古)文集》,第211頁。

[20] 項英:《挺進遊擊隊的任務(1933年11月6日)》,《項英軍事文選》,第251頁。

[21] 《中共粵贛省委政治決議案》,《閩粵贛革命歷史文件匯集(1933~1936)》,中央档案館編印,1984,第26頁。

[22] 《1934年1月5日總政治部訓令,關於遊擊隊工作》,《鬥爭》第42期,1934年1月20日。

[23] 《中共中央委員會、中央人民委員會給戰地黨和蘇維埃的指示信(1934年4月24日)》,《鬥爭》第58期,1934年5月5日。

[24] 《五次戰役第二步的決戰關頭和我們的任務》,《鬥爭》第58期,1934年5月5日。

[25] 王明:《革命、戰爭和武裝幹涉與中國共產黨底任務》,《王明言論選輯》,第362頁。

[26] 王明:《新條件與新策略》,莫斯科,1934,出版者不詳,第21頁。

[27] 《王明、康生致中共中央政治局函(1934年8月3日)》,轉見周國全等《王明評傳》,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第255~256頁。

[28] 《贛粵閩湘鄂紅匪實力調查表》,《贛粵閩湘鄂北路剿匪軍第三路軍五次進剿戰史》(上),第三章,第7頁。

[29] 《中央對今後作戰計劃的指示(1933年6月)》,《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9冊,第226頁。

[30] 林彪:《短促突擊論》,《革命與戰爭》第6期,1934年7月。

[31] 〔德〕奧托·布勞恩:《中國紀事1932~1939》,第60頁。

[32] 林彪:《短促突擊論》,《革命與戰爭》第6期,1934年7月。

[33] 陳雲:《遵義政治局擴大會議傳達提綱》,《遵義會議文獻》,人民出版社,1985,第40頁。

[34] 《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遠東局給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政治書記處政治委員會的電報(1933年4月3日)》,《共產國際、聯共(布)與中國革命档案資料叢書》第13冊,第374頁。

[35] 《埃韋特給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的報告(1933年4月8日)》,《共產國際、聯共(布)與中國革命档案資料叢書》第13冊,第394頁。

[36] 《彭滕關於我軍首先解決信河流域趙部的建議》,《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上),第93頁。

[37] 蕭克:《回憶湘贛紅軍》,《湘贛革命根據地》(下),第993頁。

[38] 《劉疇西聶洪鈞致朱德電(1934年4月20日)》,《閩浙皖贛革命根據地》(上),第710頁。

[39] 《彭滕關於七日戰況和改變行動的報告(1933年11月7日)》,《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上),第99頁。

[40] 《埃韋特給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的報告(1933年4月8日)》,《共產國際、聯共(布)與中國革命档案資料叢書》第13冊,第394頁。

[41]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231頁。

[42]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218~219頁。

[43] 參見《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政治書記處政治委員會給中共中央的電報(1934年1月2日)》,《共產國際、聯共(布)與中國革命档案資料叢書》第14冊,第7頁。

[44]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219頁。

[45] 事實上,毛澤東當時也曾表示:“蘇維埃在全國民眾對它的信仰日益增加中,在國民黨及一切反革命派別的欺騙日益破產中,將堅決地粉碎六次‘圍剿’,以便努力阻止帝國主義殖民地化中國的道路,努力爭取在全國範圍內蘇維埃革命的勝利。”(毛澤東:《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與人民委員會對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的報告》,《蘇維埃中國》,中國現代史資料編輯委員會編印,1957,第252頁)固然,不能把毛澤東這一講話和其內心真實想法完全等同,這其中很可能有服從紀律的成分,但要斷定他當時就有明確的失敗認識,也未必符合事實,更多的可能是其積數年反“圍剿”戰爭經驗形成的敏感和嗅覺。

[46] 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第1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出版局,1964,第215頁。

[47] 《中央關於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的決議(遵義會議)》,《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0冊,第4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