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克逍遙河上

西周軍事殖民,頗似今日所謂“大戰略”[3] ,衛鎮盤庚[4] 舊都[5],寄以腹心,衛公世世為鎬京重臣。狄人伐衛,無異周公營洛以降東土統治秩序瓦解,事關種族文化政治,恐非懿公[6]個人荒怠所能解釋。沈曾植“散民怯公戰,矯以鶴軒拒”[7],似疑衛有內部矛盾。此事已無可考。唯以情理推之,衛居東諸侯之首。朝歌物力殷盛,遠勝齊、晉拓邊者。臨漳屢成伯(霸)業,世為王都,非如陳留之絕地不可守。若有內部矛盾,不外乎殷周舊恨、國野之別。後之桓文[8]數唱諸夏一體共禦夷狄,其心似以純言周政已難維系人望。夏為商周共主,諸夏之稱,便於統戰。其時,漢陽諸姬,楚實盡之。衛破,狄人臨河。此即“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若線”[9]之真義。齊遷衛於河南,“國聯”[10]以防河為急。《詩經·清人》所載高克之部隊,即今所謂“多國部隊鄭國支隊”。以漢儒解經之意,高克為鄭伯(鄭文公)欲去之臣,出師大有借刀殺人之心;高克亦逍遙河上,全無鬥志,未戰而潰,棄鄭出亡,絕不信任本國正義。[11]於是,河防洞開。齊、鄭皆置若罔聞。桓公沒而齊亂,宋襄定齊亂繼伯業,隨即興師伐楚。

由此可見,當時諸夏寄望於盟主者究為何物。宋楚之爭,實質延續攘夷;戰爭結局,早已由高克之潰預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