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永嘉之亂 十五 兩個趙國

公元318年對於整個中國來說又是一個多事之秋。

一直在江南等候北方消息的司馬睿終於等到了晉湣帝司馬鄴受盡侮辱後被劉聰殺害的消息,於是,這個在以王導為首的江南士族支持下的西晉親王順理成章的在建康登基稱帝,史稱“東晉”,到了這個時候,晉朝真正擁有的土地僅僅是淮河以南的部分,其面積甚至不比三國時期的東吳大多少。所以為了公平起見,從此我們將把東晉稱為晉國,而不是晉朝。

司馬睿雖然在西晉滅亡的時候信誓旦旦的號稱要出兵北伐,卻遲遲不見實際一點的舉措,惟有駐守在豫州一帶的祖逖與石勒的軍隊有小規模的軍事沖突,但也是負多勝少。

想在淪陷區維持抗漢勢力的劉琨與段匹磾結為親家,準備利用段部鮮卑的力量繼續施行他“以夷制夷”的策略,但國破之後,他也失去往日“中央政府”的光環,開始受到段部鮮卑內部的排擠和猜忌,最終自己連同子侄等人也被聽信左右讒言的段匹磾收捕殺害。

當然,這一年真正的大事,還是北方漢國的分裂。

靳準之亂發生後,石勒和劉曜從東西兩個方向前往討伐,劉曜在半路上碰到了剛從平陽逃出來的太保呼延晏。眾人一推舉,劉曜就地做了漢國的皇帝。

平陽城中的靳準這時早亂了方寸,趕緊派遣侍中蔔泰向石勒求和,石勒把蔔泰用囚車裝了,轉交給劉曜。

劉曜對蔔泰說:“先帝(指劉聰)末年,朝綱大亂。要不是靳準在先帝駕崩之後行使大權,朕怎麽可能當上皇帝呢,他這可是立了大功。如若他早日恭迎大駕,朕還要委以政事呢,何止是免死而已?你且代我入城向他傳達我的意思。”便將蔔泰送回平陽,勸靳準早降。

靳準自覺在平陽城裏殺死了劉曜的母親和兄長,正猶豫著不敢投降劉曜,靳準的部下先下手將靳準殺死,共推靳準的弟弟靳明為主,獻出玉璽,向漢國投降。

石勒大怒,進兵攻打平陽,大敗靳明軍,靳明只好帶著部下投往屯兵於河西粟邑的劉曜——投奔仇人的下場就是慘遭報應,滿門抄斬。

那邊一撤退,這邊石勒就跟著攻入了平陽城,並放火焚燒了所有的宮室。

這一回石勒真是擺開架勢要和劉曜對著幹了,但終究還是決定先來一著試探手:派他的左長史王修前往劉曜處獻捷。

劉曜本來采取的措施還算正確,派人授予石勒大將軍和趙王之職,這屬於安撫為主。沒料到王修的舍人曹平樂跑到劉曜面前把石勒的底細打算先向劉曜做了個通報,說石勒的使臣此行為探虛實,準備著要攻打他。

這一說正中要害,劉曜一想自己的軍隊此時正處於最差狀態,要是讓石勒摸清了自己的老底,那豈不完蛋?他趕緊把自己派去的人叫回,又把王修給斬了首。

石勒得到王修死訊,勃然大怒道:“我侍奉劉氏,已經夠盡一個臣子的職責了。他們的基業,還不都是我打下來的?如今他劉曜一旦得志,居然還想有所圖謀。趙王、趙帝,我自己稱就可以了,何必要他來封?”他殺了曹平樂,與劉曜徹底翻臉。

晉元帝(司馬睿)太興二年(公元319年),劉曜下詔說:“我們匈奴的祖先興起於北方。光文帝(劉淵)設立漢朝宗廟本是為了遵從天下民望,現在北方已定,宜更改國號,以單於為祖先。”

群臣奏道:“光文帝曾經受封為盧奴伯(盧奴,舊中山國都),陛下又曾為中山王;中山乃是趙國之地,請改國號為趙。”

劉曜便以長安為國都,改國號為趙,歷史上稱為“前趙”。

幾個月後,石勒在襄國也以國號為趙,自稱大將軍、大單於、趙王,這個趙國歷史上稱為“後趙”。

兩個趙國在北方分居關中和關東,成為整個中國最強大的兩個割據力量。

兩個趙國從此開始了長達十年之久的對峙狀況。事實上在這段時間裏,特別是頭幾年,兩國由於都忙著解決本國內部和周邊的一些小問題,發生正面軍事沖突的機會並不多。兩個趙國都想先在本國範圍內建立一個新的秩序,雙方都采取了重視教育制度的措施。

在前趙,劉曜開辦太學,並選拔好的學生和教師進入這樣的國立最高學府,同時劉曜接受大臣們的建議,吸取漢國衰敗分裂的教訓,停止了大修宮室的工程,將資金用於軍資和民用,應該說,相比於他的前任皇帝劉聰,劉曜還是在國內做了一點努力來改變國內疲敝的現狀的。

後趙的石勒同樣重視教育,盡管石勒自己不識字,但他在身邊的漢族士人的幫助下對漢文化有一個比較完整的了解和認識。領兵打仗在外,他也不忘隨軍帶著一批讀書人,給他講解古代的史書,對於歷史人物和事件常能做出獨到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