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肆 第十六章 神助拳,義和團(第3/8頁)

平心而論,洋教士在山東乃至整個中國確實做了不少事情,比如辦理醫藥衛生,創辦孤兒院、盲人院、聾啞學校,興辦教育事業、參加扶貧救災等社會事業等等,可以說在中國的近代化過程中,這夥人功不可沒。

但是,與此同時,他們也帶來了相當多的負面效應。

首當其沖的是原有的文明體系。一些有地位有學識的人在信了教後,便往往會對中國的傳統文明進行質疑,光質疑還不算,還到處宣傳,比如什麽佛道儒是迷信,上帝才是真科學等等,弄得一大批沒啥思考能力的人也覺得中國不行,外國的月亮好像更圓一點。

倒不是說懷疑自己國家不好,只不過在這種內憂外患的節骨眼上,這麽做比較危險而已,還記得高杉晉作的話麽?叫“欲奪人國,必先取其心”。

其次就是對一般民眾的生活產生了直接的危害。

乍看之下傳教跟危害老百姓似乎沒啥關系,其實不然。

由於德國在山東的勢力日益擴大,讓諸洋和尚也沾了光,傳教士在山東的地位很高,高到連官府都不敢過問的地步,即便他們殺人放火,那也只能依著德國的法律來判,這叫治外法權。

於是洋教士要蓋教堂,就征走了農民的土地;要修路了,就拆了農民的房子。

這還不算什麽,更糟糕的是一些流氓地痞看著入洋教不光能拿真金白銀的好處還能狐假虎威地作威作福,於是便紛紛信了上帝,然後欺男霸女橫行鄉裏,仗著背後有洋大人,都不怎麽鳥官府。

這樣很多本分的老實人感到了憤怒,而隱藏在山東一百多年的反政府組織義和拳則看到了生機,就這樣他們重新躍上了時代的舞台,以練武練拳殺洋鬼子為名,將很多對洋人和洋教不滿的老百姓組織了起來,共同對抗外來勢力,並自命為義和團。

義和團的組織單位從下到上分別為壇,總壇跟團,各單位領導一般都叫大師兄,副手為二師兄。

不過這時候肯定不能再搞反清復明了,不然腹背受敵死得快,因此有一個練梅花拳的師傅叫趙三多的,於光緒二十四年(1898)首次喊出了“扶清滅洋”的口號。

也就是說我們是良民,幫助政府攘夷的良民。

同時還編了一套山歌詞,沒事兒嘴裏就唱著玩:“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男無倫,女行奸,鬼孩俱是子母產;如不信,仔細觀,鬼子眼珠俱發藍;天無雨,地焦黑,全是教堂止住天……”

一邊唱,一邊整教民,不管是真的信耶穌還是地痞流氓為了混吃喝,總之只要信了教,跟洋人扯上了關系,那麽在義和團拳民的眼裏就該殺。他們把教民或者在洋人那裏做事的人叫作二毛子,也就是漢奸,碰到了通常做法就是宰了。

於是在山東半島上刮起了一股最炫攘夷風,一開始還僅限於針對教民或跟洋人直接發生關系的人群諸如買辦之類,但時間一久,就連稍微跟“洋”字沾邊的也不放過了,像說洋文,用洋貨的,都屬要肅清的對象。

洋貨的範圍很大,除了照相機自行車等高精尖產品之外,洋布洋貨乃至鉛筆橡皮等當時中國無法自行生產只能靠進口的東西都算。因此曾發生過“一家有一枚火柴,而八口同戮者”這樣極端的事例。

憑良心講,這種仇恨無限擴大化的行為雖說很不可取,但多多少少也勉強算是事出有因,可這卻並不是義和團所做的最可怕的事情。

當發展到後來,一小部分義和團團民直接開始了“有辮子抓辮子,沒辮子梳個辮子也要抓”式的公報私仇,比方說練拳的張三家隔壁住了個不練拳的李四,那李四多年貧農也別說用洋貨了,見都沒見過,可是他跟張三有仇,於是張三就找到了自己的大師兄,說這李四是二毛子。於是大師兄便帶著大夥連夜把李四全家給砍了,順便再將其財產劫掠一空。

這種事情不多,但有。

不過,盡管義和團的扶清滅洋之舉幾乎把整個山東半島都給折騰得夠嗆,但卻並沒有招來衙門的鎮壓,非但不鎮壓,反而還受了褒獎,這主要源於一人,那便是時任山東巡撫的毓賢。

毓賢,正黃旗人,著名酷吏。

此人為官清廉,但手段殘忍且頭大無腦。當年他曾任曹州知府,以剿匪除盜為名實施恐怖統治,任期不過四年,發明的各種酷刑及刑具卻有二十來種,殺害人命更是不計其數,因此人送外號屠戶。

不過對於義和團,毓賢倒是客氣得很——因為他是個不折不扣的仇洋派。當時朝廷已經風聞當年在山東鬧騰的反清復明義和拳又重出江湖了,便下旨要求毓賢切莫辜負了自己屠夫的美名,趕緊開剿吧,可毓大人卻回奏說這些義和團的團民都是些好老百姓,只不過被洋人洋教欺淩,才被迫走上反抗的道路,他們絕非什麽反政府組織,這“扶清滅洋”四個大字就是最好的證據。因此建議不要清剿,不但不應剿,還應該給他們編制,讓他們當民團,協助朝廷,抵抗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