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肆 第十五章 不約而同地來到了日本(第2/6頁)

雖然後來的日本政府當然不可能不貪圖割地賠款,但這套對清弁妄理論中的要求幫助中國進行所謂的“改造”,以及日中兩國“共同提攜”的調調,也是非常深入日本人人心的。

而宗方小太郎,正是其中的一員。

在日清貿易研究所裏,小太郎開始對大清各方面的情報進行正兒八經的打探,並且得出了不少與當時世界大眾看法所相反的結論。

此時的大清已經搞了三十來年的洋務,北洋水師也基本羽翼豐滿,因此無論是艦隊本身還是大清帝國,都普遍被世界所看好,認為亞洲龍頭甚至是世界黑馬,非大清莫屬。

但宗方小太郎卻並不這麽看。他表示,把大清帝國當黑馬,那是很愚蠢的,屬於“見其形而下未見其形而上者”。

在小太郎看來,觀察一個國家其實和觀察一個人一樣,應該先“洞察其心腹”,然後再“及其形體”,洋務運動下的大清雖然有了不少改進和發展,但無一不是表面功夫,屬於“形體”,而其“心腹”,早就爛光了,再怎麽搞,也無非是“猶如老屋廢廈加以粉飾”,根本經不起大風大浪的考驗。

那麽,這心腹爛光的根源在哪裏呢?

宗方小太郎認為,在於腐敗。

不光是官場的腐敗,更是人心的腐敗。

用小太郎的原話來講,就是“全民喪失信仰,社會風氣江河日下。人心腐敗已達極點”。

用我的話來講,就是國民心態已經到了一個瀕臨崩潰的地步。

幾個日本人,在上海搞了個貿易研究所,就把中國的問題摸到如此透徹的地步,不得不說真的是非常可怕。

在研究所裏待了幾年之後,甲午戰爭爆發了。宗方小太郎自然就此投身於戰爭,把社會情報暫且放在了一邊,搞起了軍事情報。

可以說,在整場中日甲午戰爭中,宗方小太郎是最大的幕後功臣。因為他的努力,使得日本方面在戰前獲得了兩個至關重要的情報:

第一,高升號的出港日期,是他打聽到的,正因為有了這個情報,才能使得東鄉平八郎他們順利地打響了甲午海戰的第一槍,並且還打贏了。

第二,北洋艦隊離開威海衛的時間也是他打聽到的,從而使得日本聯合艦隊可以搶先一步在9月15日於黃海大東溝布陣,雖然世間都認為黃海海戰是遭遇戰,但從實際的角度出發看,其實是一場以逸待勞的埋伏戰。

只此兩件,使得宗方小太郎名聲大噪,後來的日本陸軍大將本莊繁更是親口表示:“宗方小太郎,為君國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話再說回康有為。

戊戌變法被鎮壓之後,康先生一直都不甘心於失敗,總琢磨著怎麽東山再起,但他很明白自己勢單力薄,因此一直想要找一個強有力的靠山。只不過這靠山在大清境內是肯定找不著了,於是他又想到了日本人。

憑著敏銳的直覺,康有為認為能夠將大清的國情和軍事機密情報拿捏刺探得如此精準,他宗方小太郎必然有過人之處以及豐富的各種資源,如果跟他合作的話,大事應該可成。

只不過這事兒的關鍵在於,眼下你康有為早就不是當初那個意氣風發一呼百應的維新黨領袖了,說難聽點就是條喪家犬,你如何才能讓人家宗方小太郎跟你合作?

騙唄。

話說在10月31日,康有為和宗方小太郎在東京見了面。

打過招呼後,康先生開門見山地說道,自己想在中國大鬧一場,奪回變法維新的成果,希望宗方閣下能夠出手相助。

宗方小太郎問怎麽個相助法?

康有為提出兩點:第一,由日本借兵給自己,打回中國去;第二,由日本發起輿論攻勢,在全世界範圍裏聲討慈禧。

小太郎卻連連搖頭。

“康先生,日本政府是不可能輕易出兵的。除非是有時機到來,那個時候不用你請,也會自有行動。”

聽了這話,康有為想都沒想,張嘴便是四個字:“時機已到!”

宗方小太郎哪知道康先生是在蒙自己,一聽便也有了興趣:“此話怎講?”

“以我目前實力,推翻清廷並非難事。”康有為一看對方入了套,便搖頭擺手款款道來,“目前在下手下有一南學會,會中子弟兵上萬,集中在湖南,且均為上流士子。前任湖南巡撫陳寶箴為會長,一旦鬧將起來,我與閣下合兵一處,先取武昌,再沿長江東下,攻占南京,之後揮師北上,直取京城,擒拿慈禧。”

其實康有為手下一個人也沒有,所謂“合兵一處”,實際上就是想從日本那裏騙點兵然後給他們帶路打回中國。

說白了,這哥們兒這是準備給太君帶路呢。

只不過宗方小太郎並不傻,他覺得康有為這話聽著實在太不靠譜,但又不敢直截了當地懷疑對方,畢竟人家好歹也是大清帝國曾經的風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