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肆 第九章 國殤(第3/8頁)

這當然是後世為了宣傳需要而抓了個典型,實際上到底是三浦虎次郎還是四浦虎次郎這都不重要,關鍵是松島號上的一個英勇的士兵被定遠號打中了,只要讓廣大日本老百姓知道這事就行了。

話再說回當日戰場,雖說向山慎吉對虎次郎說的那話純屬臨終關懷,乃充滿著善意的謊言,但實際上當時定遠號的情況也確實不容樂觀,丁汝昌早在開戰前就已經被打得快癱了,據說是為了讓士兵們不消沉,還特地讓人擡著出來坐甲板上觀戰以鼓舞士氣,而那管帶劉步蟾雖說是全須全尾嘛事兒沒有,但卻指揮得並不得當,可以說定遠號從開打到現在,盡管也有過打人的時候,比如打死了著名水兵三浦虎次郎,但通常情況下還是挨打居多,之所以沒被打沉,全靠天生那一副厚重裝甲,說句誇海口的話,就算這船戳海上一動不動任那聯合艦隊輪番開炮,就憑他這防禦實力,也沒有一艘日本船能將其擊沉。

其實同樣遭遇的還有日方旗艦松島,雖說是弄了一門看起來牛逼哄哄的大口徑主炮,但實際上嘛用沒有,畢竟炮大船小他受不了這後坐力,開一發就得震三震再退一退,所以只能挨打。

下午4點07分,因挨打過於頻繁,以至於松島船上火災遍地,為了不讓船被燒成灰或是燒得沉下去,伊東祐亨不得不掛起不管旗並下令一邊救火一邊撤退。

不管旗就是“我不管了你們自己隨意行動吧”旗的簡稱,說白了其實也意味著松島號放棄了指揮作戰的旗艦功能。

這不得不說是一件好事。

我們之前有說過,單縱陣較之橫列陣,對指揮官的指揮能力有著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說,這個陣型指揮起來難度很高,而由於這種難度的存在,很可能直接導致發揮不出應有的實力。

現在不指揮了,難度也不存在了,興許,就提高戰鬥力了。

更何況浪速啊吉野啊那幾艘跑得快又能打的船,本身就是獨狼,天性愛好單刷任務,現在伊東祐亨不管了,正好。

下午4點半,聯合艦隊再度變陣,本隊諸艦,開始朝旗艦松島靠攏,以便給予保護,而遊擊隊則全線出擊,自由地在浩瀚的大洋上盡情地撒丫子。

20分鐘後,吉野移動到了經遠號跟前,經過一陣猛烈的炮火轟擊,僅用了四五十分鐘,就把經遠號給打得著火沉海,管帶林永升也在炮戰中被吉野一發爆頭,當場陣亡。

經遠雖然一度仍在海上掙紮,但畢竟傷勢過重,最終還是非常殘念地沉入了海底。

至此,北洋水師已經被打沉了致遠,經遠,超勇,揚威和廣甲5艘軍艦,等於是傷亡過半,剩下幾艘還浮在海面的,其實也是傷痕累累,要想再打下去,著實困難,所以此時北洋實際上已經處在了一個且戰且退的狀態中了,另一方面,以吉野號為首的第一遊擊隊則完全沒有罷手的意思,北洋退一步他們逼一步,儼然一副宜將剩勇追窮寇的樣子,但事實上日本人的損失也不小,更何況打了一天了也耗了不少煤,所以在下午5點過後,眼瞅著吉野號他們越追越遠,伊東祐亨連忙讓人打出旗語,要求遊擊隊歸隊,同時也下令全體其他戰友:準備收工。

下午5點半,聯合艦隊整隊完畢,發出了停止戰鬥的信號,北洋水師那邊也收攏了艦隊,雙方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此戰結果,北洋沉船5艘(經遠,致遠,超勇,廣甲,揚威),戰死包括林永升、鄧世昌等管帶在內共700多人,挨炮彈700余發。

日本方面,船倒是一艘未沉,但松島、比叡、赤城和西京丸四艘受了重創,必須拖回修理廠好好整修一番,此外,聯合艦隊的戰死者為298名,其中包括了坂元八郎太艦長,受彈數為131發。

從攻速來算,貌似北洋的命中率還要來得高一點點。

就此,黃海海戰畫上了句號。

照例,得說點什麽。

首先得掰扯掰扯關於此戰的勝負,這也是歷年來很多人都很關心的一個問題,畢竟朝九晚五地打了一整天,至少誰贏誰輸總得搞明白。

黃海海戰,就事論事單從戰場情況而言,個人認為應該是平局,雖然北洋沉了不少船,但並非戰敗,而聯合艦隊盡管一艘未沉,卻也沒有獲勝,最好的證據就是在當天5點多,雙方是各自撤軍,沒有哪一方說是要趁勝追擊之類的,大家實際上都是打不下去了,打不動了,那就散了吧。

但是從整體戰略的角度來看,卻是日本獲得了勝利。因為海戰之後,北洋大臣李鴻章下令北洋水師死守威海衛,不得再擅自出戰,這一決定先不論對錯,至少他把制海權給拱手讓給了對方,讓日本取得了這場清日之戰的制海權,從此之後,大清要想再派兵去什麽朝鮮,只得跨鴨綠江,走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