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肆 第五章 開戰前夜(第3/6頁)

伊藤博文點了點頭,意思是同意陸奧的說法,雖然此時的他仍然認為不應該輕易地刺激清國,但顯然已經被陸奧給說動了,所以稍稍地松了口,問川上操六道:“你認為,該派多少人過去合適?”

“我認為,一個旅團比較合適。”

當時日本的一個旅團,編制在兩到三千人,針對大清派出的先頭兩千五百人,算是旗鼓相當。

但伊藤博文卻叫了起來:“一個旅團?那也太多了吧!日本真要派出那麽多人,別說大清,就連西洋列強,都不會坐視不管。”

“如果只是一個旅團的話,那就跟清國派出的人數差不多,他們又有什麽資格來插手幹涉呢?甲申那年我們之所以會輸給袁世凱,主要原因就是我方兵力太少的緣故,這一次總不能重蹈覆轍吧?”陸奧宗光說道。

川上操六也緊緊跟上道:“首相,現在不出兵,等以後再想出,可就來不及了!”

伊藤博文不再說話,而是陷入了長考。

良久,他才緩緩地開了口:“好吧,我知道了。”

關於日本出兵一事,就算這麽定了。

第二天,陸奧宗光在自己家裏接待了川上操六,想再詳細討論一下這事兒,畢竟關乎國家命運,不得不小心行事。

其實兩個人都很明白,這一次跟以往的每一次都不同,這一次,將會爆發戰爭。

所以陸奧外相問川上操六的第一個問題是,勝算多少。

“如果短期內決戰的話,我軍必勝。”

這話說得比較大,所以陸奧宗光有點將信將疑:“清國這次派兵兩千到三千,算上後援的話,應該會在朝鮮留下五千人,我們只過去了一個旅團,如何必勝?難道你想再追加部隊?這恐怕首相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同意的吧。”

“陸奧大人,你知道一個旅團有多少人麽?”

陸奧宗光雖然常年搞外交,但對於軍陣之事多少還是知道點的:“一個旅團不就兩三千人麽?”

川上操六笑了:“一個旅團在平時,確實也就兩三千的編制,但如果在戰時,加上騎兵,炮兵,工兵,總共可以達到七千人,也就是所謂的混成旅團,可這混成旅團終究也是旅團,只要在幾天後通過內閣決議,再讓天皇陛下批準我們向朝鮮派出一個旅團,那麽至於如何用兵,是派普通旅團還是混成旅團,那就是參謀本部職責範圍內的事了,和他伊藤首相再無半點關系。”

陸奧宗光一驚:“你的意思是坑他一回?”

川上操六笑而不語。

6月9日,由伊藤博文親上奏折,經天皇禦批之後,一支共計七千余人的混成步兵第九旅團,在旅團長大島義昌的帶領下,向著朝鮮進發了。

等到伊藤首相終於明白過來什麽叫混成旅團,總人數多少的時候,那第九旅團早已經有一半從仁川登陸了。

事到如今,縱然是他,那也沒轍了。

而比他們要先一步到達朝鮮的大鳥圭介聽說之後,則非常高興。

只不過還是那句老話,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這話不管國籍膚色血統,但凡對人類,那都有效,顯然,也包括日本人。

正當大鳥公使盤算著一個混成旅團七八千人如何通過蕩平東學黨來實現掌控全朝鮮的當兒,那邊的袁世凱,也淡定地開始出招了。

第一招,叫釜底抽薪。

6月11日,在袁世凱的遊說下,朝鮮政府跟東學黨談和了,政府代表洪啟薰全盤接受了全琫準提出的十二條政治改革方案,並且在朝鮮土地上分出五十多個郡縣給東學教徒當試驗田,讓他們在那裏以自己的政治方針執政,次日,全琫準率全部軍隊退出了全州城。

東學黨之亂,眼看著就算是結束了。

根據清日簽署的《天津條約》,裏面有這麽一句話:清日兩國或一國要派兵,應先行文知會;及其事定,仍即撤回,不再留防。

意思是說,有事派兵,搞定之後,哪來哪回。

12日,袁世凱拜訪了大鳥圭介,說大鳥大人,你怎麽看?

大鳥大人頓時就成了大頭大人,他壓根就沒想到這眼看就要翻了三千裏江山的東學黨居然就這麽虎頭蛇尾地草草收場了,這下,日本軍隊原先所仗著的什麽幫助鎮壓東學黨,保護本國僑民之類的大義名分,全都變成了浮雲,那個傳說中的混成旅團,不管是已經登陸的還是正在航行的,都不再具備待在朝鮮的理由。

於是只能很垂死掙紮地表示,看看再說,興許那東學黨又死灰復燃了呢?

袁世凱笑笑,起身點了點頭拱了拱手說告辭了您哪。

第二天,大鳥圭介才吃過早飯,日本公使館就被人給圍上了,西洋各國駐朝的外交官們紛紛到訪,詢問日本此時貿然出兵朝鮮,是何用意?莫非是想侵略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