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叁 第十五章 甲申政變(第4/8頁)

高宗嘛你是知道的,就是那麽一可憐見的孩子,雖然從小被欺負但社會經驗基本等同於零,居然真的相信了金玉均說的話,當時就寫密詔一封,著金玉均自行勾畫萬全之策,同時給予他“便宜行事”之權,就是說讓他金玉均全權操辦朝鮮的未來大事。

得了密詔,金玉均又去了日本公使館,找到日本公使竹添進一郎,希望他能夠為朝鮮的政變出一把力。

這也是沒辦法,當時開化黨能夠依靠的,也只有日本了。

不過,竹添進一郎雖然口頭上表示了支持開化黨推翻舊制度建立新世界的態度,但當金玉均問他索要實質性援助的時候,卻開始閃爍其詞了起來,實在是求得緊了,才說了一句,我們大日本帝國願意出售三百支步槍給你們。

沒錯,是出售,要付錢的。

以至於金玉均頓時不滿了起來,質問竹添進一郎是不是真心支持開化黨政變,如果不支持的話,那麽自己也就不這麽玩命了,就這麽把太平日子過下去吧,當然,從此以後,日本是別想再從朝鮮撈著更多的好處了。

竹添公使一聽這話連忙保證自己支持開化黨之心天地可鑒:“我和你一樣堅決,請不要懷疑。”

這才把金玉均的脾氣給哄了下去,雙方又開始友好地討論起那步槍幾塊錢一把。

12月1日,一切都基本準備停當。這一天,開化黨派人去清軍大營下了兩張請帖,一張給袁世凱,另一張給提督吳兆有,說是明天中午請他們去下館子吃飯。

吳兆有是淮軍將領,當時吳長慶調離的時候,帶走了一半的人馬,又把剩下的一半人分成了三部,由袁世凱、吳兆有以及另一個叫張光前的各統一軍,但三軍的總調度權,歸吳兆有所有,換言之,這位吳提督才是真正的駐朝清軍總指揮,只不過袁世凱比較出挑,所以朝鮮方面更為倚重他罷了。

吳兆有生性穩重,在收了請帖之後,當下就拿去墊了桌角,他很明白在這種形勢下,一貫跟清政府對著幹的開化黨突然派人來請吃飯,那叫鴻門宴,去了是要出人命的。

袁世凱盡管對兩天後將要發生的一切一無所知,卻也知道這頓飯裏頭的奧妙,可是在想了想之後,仍然決定赴約。

吳兆有作為上司,還是比較盡心的,當他得知袁世凱準備去吃飯的時候,不辭辛勞地親自跑他家勸阻,說小袁啊這不能去,反正你也不差這一口吃的,何苦為了一頓飯而丟了自己的性命呢?

可袁世凱卻非常毅然決然:“吳大人,難道您就沒有想過,如果我們兩人一個都不去的話,那麽等於是告訴了開化黨我們怕了,如此一來,他們日後必定會更加肆無忌憚,得寸進尺,在下認為,就算是明知送死,也必須去一個人。”

這話說得很有道理,吳兆有當即表示認同,說那麽袁大人你就去吧,祝你一路平安,吃好喝好。

第二天,也就是約定的日子,袁世凱一大早連早飯都沒吃,就帶著幾個隨從出了營門,趕赴辦宴會的那個飯館。

隨從們都感到很奇怪:不是說是去吃午飯的嗎?

等一行人進了飯店的門,離宴會開宴還有一個時辰,而且也不是飯點,所以店裏幾乎沒什麽人,而袁世凱則很淡定地來到了一張桌面前坐了下來,然後叫來店家,說上酒菜。

上完了酒菜他舉起了筷子,一連吃了一個多小時,把滿滿一桌子的東西幾乎全都吃完了,等到金玉均他們趕到的時候,只看見了滿桌的盤子跟打著飽嗝的袁世凱。

袁大人一看到金大人來了,連忙站起了身子,用西洋禮節跟他緊緊地握了握手,說久聞閣下大名,今日總算得以相見,謝謝,謝謝了。

說著,還把一樣東西塞進了金玉均的手裏。

金玉均做夢都沒想到居然會是這個局面,他原本計劃的擲杯為號刀斧手齊出將其剁為肉醬的場景非但沒有如期進行,反而是連刀斧手都還沒來得及埋伏好,那袁世凱居然已經吃完喝完了,而且還很從容地跟自己握了手,打了招呼——這簡直就是他在埋伏自己嘛。

目瞪口呆的金玉均眼睜睜地看著袁世凱松開了自己的手,又眼睜睜地看著他上了馬,再眼睜睜地看著他絕塵而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驀然回首,發現店老板正笑容可掬地站在身後,再一看手裏,不知什麽時候被塞了一份賬單,而且還數額巨大。

金玉均這才明白,袁世凱幹嗎一見到自己就點頭哈腰地連說謝謝。

同時他也徹底醒悟了過來,這倆人就不是一個級別的,居然還想著暗算人家,真是做夢。

於是也就只能按照原計劃進行,大清萬一插手,也只好走一步算一步了。

12月4日,朝鮮漢城郵政局落成,當天傍晚,開化黨骨幹,郵政局總辦洪英植設宴款待參加落成典禮的朝鮮諸大臣,明面上是宴會,實際上是打算借此機會擲杯為號刀斧手齊出,把守舊派大臣殺他個幹幹凈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