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叁 第十五章 甲申政變(第2/8頁)

高宗名叫李熙,是個跟光緒差不多的可憐孩子,小時候被壓制在父親大院君的手下,好不容易長大了,又討了個強勢的老婆閔妃,國家大事要麽是親爹說了算要麽是老婆做主,基本上沒他什麽事兒,這讓李熙感到非常苦惱。

其實他是個很有志向的人,小時候讀孟子,讀到周文王以百裏地為基業奪天下的時候,曾大拍一記桌子,然後長嘆一聲道:“百裏之地尚能得天下,更何況我朝鮮三千裏乎!”

不管能力怎麽樣,至少他內心是非常渴望擁有權力的。

金玉均正是利用了這一點展開了自己的行動,比如他時不時地會進宮拜見高宗,然後編排一些國外君主主要是明治天皇大權在握勵精圖治的故事,說得對方心裏直癢癢,恨不得馬上就借助開化黨人的雙手來實行親政,於是雙方一拍即合,在高宗的幫助下,大批開化黨人進入朝廷擔任要職,然後再利用職務之便,創立了治道局、警巡局、博文局、郵政局等近代設施和機構,接著又引入西方農場和先進農業技術,並派遣留學生赴日,同時利用朝鮮唯一的報紙《漢城旬報》作為其喉舌,宣傳開化思想。此外,開化黨也意識到了武裝力量的重要性。朝鮮政府曾經派出100多名貴族子弟去日本學習軍事,稱為“士官生徒”,開化黨對這些士官生徒進行廣泛動員,並將他們和一些支持開化黨的年輕人編練成1000多人的新式軍隊。

很快,開化黨的勢力就迅速壯大了起來,大有一副徹底壓倒事大黨的派頭。

也就在這個時候,另一件大好事發生了。

明治十七年(1884年),閔妃跟清廷之間產生了矛盾,主要原因是她認為大清方面很有可能釋放自己最討厭的人——大院君,事實上清朝也正是打算這麽做的,畢竟那老頭不能種地不能做工的養在自己這兒多費糧食,還不如早些放回去,該誰的孩子誰來帶吧。

這樣當然就惹惱了閔妃,可她又不能不讓大清放人,畢竟大院君怎麽說那也是朝鮮人啊,於是,心懷不滿的閔娘娘開始向開化黨人靠攏,開化黨跟事大黨之間的實力對比也就此發生了傾斜。到了當年的8月,開化黨基本上在朝中已經占據了絕對的優勢。

同時,朝鮮民間也逐漸掀起了一股反清的浪潮,這主要源於兩件事的發生。

第一件,一個叫崔澤英的藥房老板在晚上打烊的時候被人開槍打死,據目擊群眾稱,這兇手穿著清軍的軍服。

但奇怪的是,雖然藥方老板被打死,可藥房裏的錢財細料,卻絲毫未動。

對此,袁世凱表示這必然是有人栽贓,待我查明真相之後再說吧。

但顯然開化黨人就沒打算讓他查明真相,事件發生的第二天,《漢城旬報》就展開了大肆的宣傳,以輿論的手段挑起民眾的反清情緒。

另一件,是李範晉訴訟案。

李範晉是武衛大將李景夏的兒子,他跟另外兩個兄弟一起,將家裏的三處房產賣給清國華僑修中華會館,其實中國人本身並不需要房子,只要那三塊連著一起的地皮而已,這事兒本來說得好好的,買家都把其余兩套房子收買到手了,結果臨了臨了那李範晉發揚了一把他爹的墻頭草風格,突然之間變了卦,說自己的那套房產不賣了。

三處房產,李範晉的那套在正中,他要是不肯賣,那麽另外兩套買了也白費,所以那位要造會館的華僑三番五次跑過去千求萬求,又說好話又要加價的,可李範晉就是不肯賣,於是那華僑被逼急了,帶了三十幾個大漢,趁著夜深人靜闖入李家,把李範晉綁到商務署,其實也就是類似商會性質的地方,先是一頓好打,接著問他賣不賣房子。

李範晉不愧是將門虎子,這身上都被打得胖了一圈兒了卻還是不松口,死活不賣。

於是那買主只好退一步,表示如果你願意在你家裏修條路,連接左右兩塊地,那也可以。

憑良心講你要是在我家當中插一條道我還不如把那房子賣給你呢,所以這條李範晉也沒同意。

打也打過了,狠話也說過了,畢竟對方是李景夏的兒子,也不方便把他就這麽給弄死,實在沒轍了,那個華僑只好去打官司了。

話說在壬午兵變之後,中國跟朝鮮簽了一些條約,其中包括擁有領事仲裁權,也就是在朝鮮的土地上,只要涉及中國人的法務糾紛,就能用大清的法律來解決。

很快,大清駐朝公使館就做出了判決——判李範晉有罪,雖然房子不能強行沒收,但還是讓李家另外兩個兄弟把之前收到的房錢吐了出來,同時,再對朝鮮王室施加壓力,下了一道旨意,將李範晉的官職撤銷,貶為平民。

這件事情引起了朝鮮民眾的極大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