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叁 第十章 所謂明治維新(第3/4頁)

據說這五條是山寨了當年坂本龍馬曾經提出過的著名的船中八條,真偽在此不做考證,我們就來看看在明治維新期間,這五條真正做到了幾條吧。

廣興議會,萬事決於公論,這條的意思簡單而言就是有事兒大家一起商量,做倒是做到了,只不過時間上有點晚,在宣布維新二十多年後的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日本才召開了第一次國會。

上下一心,盛展經綸。這裏需要注意的是“經綸”二字,意思是經濟,這條主要說的是需要全國上下一起努力,共同發展經濟,做也是做到了,不過更詳細的我們待會兒再說。

然後是官武一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毋使人心倦怠。這條的意思是說全日本的國民都是平等的,沒有誰比誰高貴這種說法,也就是要廢除江戶時代實行的那種武士天生就比農民商人高一級的等級身份制度。

做確實是做到了,明治二年(1869年)六月十七日,天皇宣布,從今往後,取消公卿、藩主之類的叫法,大家一律叫華族,同時對於一般藩士,也給了他們稱號,叫士族,皇室成員叫皇族,普通老百姓叫平民,當時還曾設置過一個位於士族和平民之間的階級,叫卒族,就是底層武士,不過大家覺得這個稱號實在過於無聊,所以沒兩年就被廢除了,保留下來的,只有皇族、華族、士族和平民,簡稱為“四民”。這四個階級從理論上說,都是平等的,也就是著名的四民平等。

不過這個四民平等其實主要是針對武士的,它更多的目的是為了廢除了武士的特權,比如在江戶時代,武士就跟中國的八旗兵一樣,不但世襲,而且世世代代還有鐵杆莊稼,不幹活就能白吃飯。這種嚴重影響政府財政的事情在搞四民平等的時候就被廢了,而許多武士沒了俸祿,又不會其他手藝,只能靠出賣勞動力為生,最普遍工作的通常是拉黃包車。

於是你要記住,在明治年的日本,人力車夫絕對是一個不容小覷的職業,因為這些人多半是當年的武門之後,不光自己多為練家子,而且祖上也闊著呢,指不定往上翻個幾輩子就翻出來個曾經幫德川家康打過天下的爺爺來。

再接著是破除舊有之陋習,一本天地之公道。關於這條,在我的概念裏就是改革幕府時代那跟時代脫離的政治制度,即藩國制。

明治四年(1871年)七月,明治政府宣布廢除幕府時代所制定的藩國制度,統一為府縣,原本歸領主所有的一切地方權力,資源也全部收歸中央所有,這就是著名的廢藩置縣。

廢藩置縣的實行,使得日本自平安時代就已流傳下來的那套領地領主制度,被從根本上否定廢除了,所以也有人認為這是明治時代最大的改革。

此外,明治政府還搞過一回土改。就是把德川時代規定的土地不許買賣這條禁令給廢了,這個行為的好處就是讓日本出現了有史以來第一群真正意義上的地主階級,大大搞活了農村建設,但同時伴隨的壞處就是使得很多農民失去了土地,走向了破產。

雙刃劍而已,很正常。

至於求知識於世界,這點倒是做到了,沒錯,可你也不想想,在日本被迫打開國門之後,關於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是誰先開的頭?薩摩?長州?那會兒他們還操著家夥滿世界找外國人跟日奸搞天誅呢。而幕府卻在薩長瞎胡鬧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對西方的學習,又是翻譯西方著作,又是聘用蘭學學者,學了都要十好幾年了,新政府才來一句“求知識於世界”,你要說是明治維新帶來的春風,實在有點虧心哪。

說完了五條再來說那四字真言,這四個字你其實應該聽說過,叫富國強兵。

富國就是搞經濟,確切地說是搞近代經濟,那麽你知道是誰在日本第一個創立了由大商人出資政府參與控股的類似國有企業?是明治政府搞那些後來實在經營不下去不得不再賤賣給三井、住友等大財閥的官辦國企嗎?

錯,是幕府的小栗忠順。

他在慶應三年(1867年)的時候就從大阪各豪商那裏湊集了100萬兩黃金成立了幕府控股的兵庫商社,只不過後來因為倒幕故而公司也垮了而已;至於這強兵,也就是練軍隊,日本明治維新之後,開始任用外國人做軍事教練,組建軍事顧問團,可這招的首創者,還是幕府的小栗忠順,是他第一個引進了法國的軍事顧問,那個大鳥圭介的傳習隊,就是法國人給訓練出來的。此外還有很多,這裏就不一一敘述了。

再說那位又是開公司又是練兵的小栗忠順,他這一輩子做的最偉大的事情還不是上述兩件,而是花了40萬兩黃金造了一家船廠——橫須賀造船廠。

前面說過,江戶時代1兩黃金等於現在大概8萬日元,40萬兩黃金按匯率折合成現在的人民幣的話基本上在25億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