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叁 第七章 你愛吃拉面嗎?(第4/7頁)

更何況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我安東正約這一輩子都會管你叫老師的,就算以後發生了什麽不測,只要您回長崎來,我仍將會拿出一半的俸祿來供養老師。

最終朱之瑜為安東正約說服,於當年七月離開長崎,來到了江戶。

下船時,德川光圀親率手下家臣團在岸上迎接,見面之後,又恭恭敬敬地行了弟子禮,然後說道:“學生不敢直呼尊師名諱,還請先生取一字號。”

朱之瑜想了想:“老夫余姚人,和舜帝同鄉,就叫舜水吧。”

這便是朱舜水之名的來歷了。

朱舜水去了江戶之後,主要的工作是講課,水戶藩為他準備了專門的課堂用以傳道授業解惑,當時前去聽課的,都是些在日本叫得上號的學者,或者是跟水戶藩本身有著密切瓜葛的讀書人,比如電視劇《水戶黃門》裏跟著黃門一起微服私訪的那位渥美格之進(格さん)的原型安積覺,當年不過10歲,因為他爹安積貞吉乃系水戶名儒,因此特事特辦地入了舜水門下。

德川光圀也聽課,不過他當然不用跟人一塊兒擠教室,每有閑暇,便會親自登門拜訪,和朱舜水坐席論道。

兩個人什麽都談,反正水戶藩財大氣粗買得起紙,從中國文化到日本典故無所不寫。

話說有一天,德川光圀跟朱舜水聊起了一個人,叫楠木正成。

楠木正成是日本歷史上著名的武士,不過他很特別,首先並非源平之後,而是橘氏子孫;其次,他效忠的對象也不是幕府或地方豪族,而是天皇。

此外,楠木正成的軍事素養也確實很值得稱道,由源賴朝建立的鐮倉幕府,正是在他的帶領以及活躍之下,走向滅亡的。

不過他的下場極為悲慘,因為後來站錯了隊,跟了南朝的天皇,從而受到以室町幕府初代將軍足利尊氏為首的北朝諸豪族的領兵圍攻,雖然力戰但終究寡不敵眾,不得已自盡於湊川,年僅42歲。

臨死前,留下著名遺言:“吾願七次轉世報效國家。”

意思是講他願意連著七輩子都精忠報國。這也就是以前日本人常說的七生報國的由來。

順道一提,這位楠木正成應該是日本最早被冠以軍神稱號的人。

再順道一提,今天日本東京的皇宮邊上,還有他的雕像,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參拜一下。

再再順道一提,今天東京的皇宮裏面,住的是北朝天皇的後裔,有興趣的同學……最好不要貿然進去參拜。

於是問題就來了,為何北朝後裔要在家門口雕一個南朝大將的塑像?

事實上楠木正成一直是被後來奪了政權的北朝皇室定性為惡黨朝敵,這種情況在江戶時代也不曾改變,只不過這人真的是很厲害,因此常常被閑雜人等在飯後茶余津津樂道。

聽完了楠木正成的故事之後,朱舜水說道:“我覺得,這人不應該是朝敵啊。”

“何以見得?”

“為自己的主君盡忠而死,怎能被論為朝敵?南北兩朝更替那無非是天運,如此詬病一個忠耿良將,是沒有道理的。”朱舜水解釋道,“更何況這楠木正成要真是大奸大惡之人,又怎會說出七生報國這樣的話?”

德川光圀先是一愣,但隨後立即點頭稱善。

朱舜水則繼續說道:“水戶殿下,據我所知,當今日本雖然由幕府治理,但實際上國家最高統治者應該是位於京都的天皇。”

德川光圀說沒錯,本來自戰國之後皇家威望就一落千丈,再加上我爺爺神君德川家康的一部公家諸法度,更是把朝廷那群人管的半死不活。

“殿下難道不覺得這並不合適嗎?”朱舜水坦言道,“日本天皇和我中華皇帝一樣,都是受命於天的天子,德川幕府說到底不過是臣子,臣子以法度來約束天子,未免不妥。”

雖然以法制君在現在看來乃是近乎君主立憲的先進制度了,但在當時的朱舜水眼裏,顯然不是什麽好事兒。

老先生認為,德川幕府是馬上得的天下,也就是所謂的霸道,作為霸者,理應尊重王者,也就是天皇,倒不是說要把國家大權讓給朝廷,而是應該對天子禮遇有加跪天拜地,絕不應該制定什麽只讓天皇研究學問的法度。

江戶時代的日本並無西方禮節,如果有的話,那麽此時德川光圀要做的事情多半是上去緊緊握住朱舜水的手,甚至是熱烈地擁抱,然後說一聲:“知音哪!”

因為不能這麽做,所以光圀只是一臉嚴肅正經地說道:“舜水先生,在下有一事相求。”

“何事?”

“希望你能助我修史。”

“什麽?!”年近七十的朱舜水沒把持住,著實吃了一驚。

雖然他是一代大儒沒錯,可那是中國的大儒,老人家來日本不過五六年連日本話都沒整明白,你讓他幫著修日本史,豈不是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