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叁 第五章 先來簡單地聊一聊江戶時代吧(第2/6頁)

這麽一折騰,別說造反了,能不借債過日子就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總之,在德川家康的策劃下,諸大名整天過的就是兢兢業業工作,謹慎細微度日的日子,生怕哪一天自己幹錯了什麽,說錯了什麽,換來平地一聲驚雷,被剝奪領地成窮光蛋了。

要控制一個人,固然不能讓其太活分,可也不能把他給憋死,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不死不活,半死不活,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說完了大名再來說公卿。

公卿也叫公家,他們的特征是擁有一個極其裝逼的姓氏,比如藤原某某、烏丸某某、三條某某等等,公家和武士之間的區別在於前者侍奉宮廷皇家,而後者則是幕府將軍的家臣。

當然,名義上大家都是天皇的子民。

這群人雖然號稱貴族,但其實充其量也就是廢柴一根,他們從小就嬌生慣養好逸惡勞,除了能拿著張家譜出來糊弄別人,毛本事沒有,在武士勢力還沒有崛起的時候,倒也一度做了好幾百年的大爺,可當武士們紛紛拿著真刀真槍來到他們面前爭地盤搶財產的時候,他們就徹底沒轍了。

戰國時代,是公家們受苦受難的時代,盡管他們擁有著正三位、正二位的高官頭銜,也就是中國的二品三品大員,但是成天連飯都吃不飽,不得不每天靠著變賣家產過日子,更有甚者,通過把自己的女兒半賣半嫁的形式,來換取一些彩禮錢。

反正這貴族的日子普遍過得連老百姓都不如,估計全世界也就日本一家了。

好在後來和平了,不動亂了,德川家康考慮到讓這些個人繼續苦巴巴地過日子實在有些不合適,於是給了他們一些地產,打那時候起,公家算是奔上了溫飽的道路。

當然,僅僅是溫飽而已,要是吃飽了還想幹點別的,比如參與參與政治,批評批評時政,那就真的對不起你了,接著回家賣女兒去吧。

因為考慮到公家本身能力,實力有限,沒必要像針對大名那樣搞出那麽多辦法,所以德川幕府只是在同月頒布了一部名為《禁中並公家諸法度》的法律來限制他們的行動,不要求公家參勤交代或是給人質。

然而,這部法律限制的並非單單是公家,最終針對的,其實是天皇。

天皇是日本自古的國家象征以及統治者,不過,在更多的時候,這統治者三個字前,還得加上“名譽”二字。

他們除了自古以來被奉為真龍天子,號稱是神不是人之外,也沒啥神通,所以,在講究實在本事的戰國時代,日子一樣不好過,

德川家康搞定日本後,給了天皇以及全體公家總共10萬石的領地,供他們吃喝住用,於是,這哥們兒總算也能在過年的時候吃上幾塊年糕了。

所謂10萬石領地,指的是這片領地的年度總產值為10萬石糧食,或許風調雨順成了12萬,也可能因大災大難變成了8萬,總的平均基本就是這些,那些所謂的百萬石大名也是這個意思。

這些領地,放在大名中間,充其量也就算個中產,而且,這10萬石領地裏,其中的7萬屬於廣大的公家同志,真正給天皇的,只有3萬,這基本上就屬於不折不扣的小資產階級了,要是哪天日本鬧起無產階級革命,天皇就該算的上是被團結的對象了。

更要命的是,就算是做小資,也不能白做的,得聽話。

在總條數為17條的《禁中並公家諸法度》裏,第一條就明文規定,天皇的職責絕對不是什麽勤理政務讓人民幸福之類的,而是研究學問,搞那些鬼都看不懂的高深莫測的學問,比如鉆研鉆研日本神話裏的那些個神到底是否真的存在之類。

根據神道教傳說,日本的神靈總數在八百萬左右,這真要一個個研究下來,那這輩子下輩子下下輩子估計也就沒空去做別的了。

而公家的職責,就是幫助天皇一起研究學問,說白了,就是大家齊心協力,一起混吃等死盼天黑。

他要不聽話怎麽辦呢?

簡單,斷了生活費唄,如果考慮到掐天皇的生活費面子上不太過得去,沒事,那就每逢過年過節之類的喜慶日子,不給一分錢的紅包,就讓天皇和公家們自己拿著這10萬石的收成窮開心去吧。

對於這種人,就要撐不著,餓不死地對待。

朝廷的事兒說到這裏也就差不多了,再接著我們來聊聊宗教界。

很多人都會有一種錯覺,那就是一說到和尚就想到唐僧,從來都以為幹這行的都跟那孫悟空的師傅一個德行。

其實,和尚們從來都不是省油的燈,在日本更是如此。

最好的例子就是戰國時代由本願寺家族操控的一向一揆,給全日本各地的大名都帶來了無窮的痛苦。

和尚之所以能那麽囂張,關鍵的原因還是在於他們手頭上有土地——蓋寺廟是很占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