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叁 第四章 劍指台灣(第4/8頁)

值得一提的是,在沈有容完成剿匪任務於當地休整時,有一個台灣原住民酋長叫大彌勒的,扶老攜幼簞食漿壺地從深山老林裏走出來,拜謝王師為民除害還當地以和平,並邀請沈提督來自己的山寨裏做客。

沈有容欣然前往,在拜訪過程中,有一位叫陳第的隨行學者將一路上的見聞都給記載了下來,日後整理成書,也就是現存最早的台灣史料——《東蕃記》。

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一夥荷蘭人占據了澎湖列島,為首的叫韋麻郎,隸屬於東印度公司。他們在島上蓋房子造商館,並照會福建方面,要求與大明通商。

按慣例,應該是把這些人趕出去的,可關鍵在於他韋麻郎也不是空手而來,除了各種通商貿易用的貨物外,還帶了巨艦三艘,每艘船長二十余丈,高數丈,雙層厚底,並配銅打巨炮,用數十斤一顆的鐵炮彈,一般艦船只要靠近,就會立刻被打成碎木板,可謂是戰鬥力逆天,若用武力的話,說難聽點,整個福建水師一擁而上都只是白給。

但要是就此望而卻步不聞不問似乎也不行,因為這樣一來澎湖列島乃至整個台海地區就有變成荷蘭人囊中物的危險,思前想後,時任福建巡撫徐學聚便決定把這個光榮而又艱巨的保家衛國任務交給正在福建都指揮使司當差的沈有容。

沈有容認為,荷蘭人想在澎湖列島做貿易是假,借澎湖進而染指大陸是真,故而必須驅逐之,只不過那三艘巨艦確實不同凡響,就算是自己出馬也沒有必勝的把握。

所以,還是談一談吧。

當年十月,沈有容獨自登上小舟一艘,徑直前往澎湖荷蘭人處,然後見到了韋麻郎。

雖說韋麻郎帶了三艘很牛逼的軍艦,但其實這人真的只是一介商賈,自入駐澎湖之後,他除了照會各路衙門要求通商之外,手裏也沒閑著,各種奇珍異寶真金白銀一直都在那裏送著,因此也得到了不少福建地方官員乃至駐閔宦官的承諾,說我們知道你的好意了,只要稍加時日,便能讓你在澎湖設立商館,互通有無。

所以在和沈有容互相寒暄之後,韋麻郎理所當然地就把對方當成了一直以來打慣了交道的那種官吏,於是一面從口袋裏摸出了銀票,一面表示沈大人,請您多關照吧。

沈有容把銀票推了回去,然後告訴對方,通商與否這是由中央朝廷決定的,絕非福建一省能夠左右,你就算把全部家當都拿來打點,只要皇帝不點頭,那也是白搭。

要說韋麻郎本質上還是個老實人,一聽這話當下就急了:“至今為止,我見過的所有福建官員都跟我說可以一起做生意,為何唯獨沈將軍你卻說做不成?”

沈有容長嘆一聲,用很無力的眼神看著韋麻郎,說孩子啊,事到如今你還不明白嗎?他們若說不成,那還如何收你的打點錢財?

韋麻郎捶胸頓足,高呼死太監騙我。

於是這下輪到沈有容不淡定了:死太監?你給了哪個公公錢了?

“福建市舶司太監高宷,收了我三萬金。”

高宷是當時萬歷帝跟前的紅人,被派到福建管市舶司,生性貪婪性格囂張,欺男霸女無惡不作。

就在沈有容抵澎之前不久,高公公就已經派了周之範會見韋麻郎,從他那裏拿走了三萬金,說是上京通路子。

拿走了的錢如同潑出去的水,縱是韋麻郎對天長嘯,也是無濟於事。

沈有容想了想:“我替你拿回來吧。”

好在當時那個周之範拿了錢後還沒走遠,沈有容叫韋麻郎派人追上了他,硬是把錢給要了回來,並且表示等到朝廷允許荷蘭在澎湖設貿易點與大明通商的批文到手,再加倍贈予財物。

這件事讓韋麻郎十分感激,而沈都司也趁火打鐵地規勸他們趕緊回國,他知道荷蘭人不肯離去澎湖的最大仰仗是那三艘巨艦,故而也非常坦白地告訴對方,我大明地大物博,要啥有啥,能平山,可填海,縱有百萬大軍,也叫他血染汪洋有去無回,現如今你荷蘭人不過三艘大船,就算勝得了一時,可又能縱橫一世嗎?更何況,即便你能一世無敵,大不了我大明讓那些下海之人不帶一分金銀一兩貨物,讓你做不了生意,斷了你的財路,這時候饒你船再堅炮再利,又能怎的?

那韋麻郎聽聞之後連連點頭,口稱言之有理,再加上沈都司幫他追回那麽多差點打了水漂的銀子也確實值得感謝,於是便順水推舟道:“沈將軍所言極是,在下這就離開澎湖。”

臨走前,韋麻郎還特意請畫師為沈有容畫像一張,作為紀念;並贈予洋槍銃彈,以示敬意。

就這樣,一葉舟,一席話,說得紅毛巨艦如數退卻,一時間沈有容的名聲傳遍了東南沿海,被譽為不遜當年戚繼光俞大猷的狠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