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叁 第四章 劍指台灣(第3/8頁)

最後全須全尾地抵達台灣海域的,只有三艘船。

但這並不意味著大功告成,而是標志著另一段噩夢的開始。

且說這三艘歷經風暴僥幸存活的可憐船在村上等安麾下首席家仆明石道友的命令下,停靠在了台灣島西北部的岸邊。其中一艘船上的人全部上陸找吃的喝的順便問問路,余下兩船人馬則就船歇息,以備不測。

然後過了兩三個小時,正當船上大夥翹首期盼著今天晚飯能吃到點什麽野兔子野鹿之類的時候,突然從遠處飛奔出兩三個黑影,一邊跑一邊還在喊:“快逃!”

定睛一看,原來是上岸探路的船員。

眾人不知發生了什麽,把那兩三個人接應上船便問他們說你們怎麽就自己回來了?其他人呢?吃的呢?

“其他人……都死了!”

在那幾個幸存者的回憶訴說下,大家才知曉了剛才發生在自己身邊不遠處的可怕一幕。

話說那艘船上的人在登陸之後,徑直走進了原始叢林,想打點野味充作晚餐。

結果前腳剛剛踏入林子還沒等走了幾步,突然就聽到一聲怪喊,接著齊刷刷地就冒出了好幾百個打扮怪異的土人,這些擁有強烈領地意識的台灣原住民對於不速之客的到訪顯然是心懷憤慨的,認為他們冒犯了自己祖祖輩輩生活的獵場,是死罪。

因為村山等安的手下幾乎都是奴隸,沒什麽太強的戰鬥力,外加冷不防地被打了個埋伏,因此瞬間就傷亡慘重,活下來的人雖然立即慌不擇路地開始逃命,但畢竟人生地不熟而且在山林裏也確實跑不過土人,所以基本上都被殺幹凈了,最後活著回到船上的,不過寥寥數人。

聽到如此慘訊的明石道友也不含糊,當即下令起錨開船,趕緊離開這是非之地。

不過他們並沒有返航日本,而是一路往西北走,當年五月,來到了東湧(今福建省連江縣東引鄉)。

此時的明石道友再度陷入悲摧,盡管汪洋大海之上不會憑空殺出土人,但此刻兩艘船上的生活物資基本已經消耗殆盡,毫不誇張地說,如果再不想點什麽辦法,那麽這些人馬上就要去和那些死於土人刀下的戰友做伴去了。

辦法有,那就是搶。

在接下來的幾天裏,明石小分隊幾乎是遇船就搶,見人就殺,一時間福建海域來往船只人人自危,生怕碰到這群搶吃搶喝的殺人狂魔。

不光海上,陸地上也是人心惶惶,閩地各路軍民一聽說倭寇又來了,連忙紛紛躲入省會避難,各城城門也整日大關,一副閉門謝客的模樣。

明石小分隊的行徑很快就引起了福建官方的高度關注。當時的福建巡撫叫黃承玄,其實這人早在一年前的元和元年(1615年)就從琉球尚寧王的密報中得知了日本人可能要對台灣下手進而殃及天朝,於是便早早地做好了比較充足的準備。

他準備的不是槍炮兵械,而是一個人,此人名叫沈有容,時任福建水師提督。

沈有容,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出生,22歲考中武舉,隨後出任昌平千總。明萬歷十二年(1584年),蒙古朵顏長昂以三千騎兵入侵劉家口,當時沈有容正任薊鎮東路南兵後營千總,聽聞敵情後帶著二十九人就出發了,並於當晚直奔蒙古人大營,搞了一場夜襲。

29VS3000,勝者:大明。

一場夜戰之後,蒙古人悉數退去,沈有容身中兩箭,斬獲首級六顆,從此威名大振。

朝鮮七年戰爭爆發後,沈有容隨兵部右侍郎宋應昌出征,任補本部院中軍,其實就是宋大人的副官,不過兩人關系似乎並不咋樣,因此開戰之後沒多久,沈千總就稱病辭職,回國休養了。

明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秋,沈有容被時任福建巡撫金學曾啟用,先守海壇(今福建省平潭),後調至泉州,主要任務是嚴防海盜進犯。

應該講,直到這個時候,沈有容才算是找到了自己真正的歸宿,同時,他也和台灣這塊地方結下了不解之緣。

明萬歷三十年(1602年),福建方面得報,有一股流竄於閩粵江浙一帶的海盜將自己的大本營設在了台灣,為了斬草除根,於是便派沈有容率二十四艘船船組成艦隊,渡海征討。

命令下來的時候已經是當年臘月了,從常識上來講並非是出海的好時節,但也正因為此,讓沈有容認為能起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效果,故而毅然決然地領兵出海了。

果不其然,大軍剛出發沒幾天就碰到了風暴,艦隊被狂風吹得四處飄散,最終二十四艘船裏只有十四艘平安抵達台灣,盡管有部將認為尚未開打就已經折損小半兵力實乃不祥之兆,但總大將沈有容仍是不為所動,於到達次日下達了攻擊令,一仗過後,明軍大獲全勝,攏共七艘海盜船,被明軍砸了六艘,同時斬首十五,奪回被擄走的男女三百余,從此之後十余年裏,那股賊寇再也沒敢來過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