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叁 第二章 國書又來了(第2/4頁)

所以早在秀吉要打朝鮮的時候,宗義智就是持堅決反對態度的主要人員,只不過這個意見在當時沒有被聽取,他還是不得不帶著軍隊跟著大部隊一起渡海;等到仗打完了,他又是第一個展開了對朝的外交活動,如此積極,原因只有一個:趕緊恢復雙邊關系,趕緊開始做生意。

但他畢竟只是日本的一介諸侯,在戰前還好些,現在兩家都打破頭了,所以很難再以原來的身份和朝鮮一國發生什麽太大的關系,朝鮮人更是明確地表示,哥們兒,不是我們不跟你做生意,你要真的有心一起發安生財,那就找你們的老大來跟我們談。

而這國與國之間的交往則必然需要國書,這樣一來,問題又被繞回了原點。

繞來繞去,這時間一年年地就這麽被繞走了,最後宗義智終於被逼急了,他做出了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決定:冒充時任將軍德川秀忠,寫一封國書給朝鮮。

如果朝鮮收到了假國書,便一定會認為日本服了軟,自然也就會回一封真國書,到了那個時候,收到回信的江戶幕府想必也一定會以為這是對方先低頭的象征,只要這個端口一開,那麽接下來兩國之間的外交,豈不是就能順利進行了?

至於那個寫假國書穿幫了之後該怎麽辦之類的事情,宗義智已經沒工夫去多想了,正所謂窮則思變,現在對馬島宗家都快要被窮死了,再不用險招,那就要完蛋了。

抱著這樣的覺悟,在慶長十一年(1606年)的時候,宗家派遣使者給朝鮮國王李昖送去了第一封原創國書,國書裏用詞懇切,語言恭敬,一副低聲下氣的三孫子模樣。

朝鮮王李昖很高興,心想著活了這大半輩子總算是看到日本人跑過來給我說軟話了,他這一得意,當下就忘形了。

同年,李昖修書一封讓人送去給德川家康,這封回信裏,他先是贊賞了德川秀忠之前在信中的禮貌和得力,接著又得便宜賣乖地表示,日本要是想和大朝鮮建交,那光是主動遞國書還遠遠不夠,還得做以下一件事:當年日本出兵朝鮮,到處殺人放火,使得朝鮮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在這巨大的損失之中,尤為巨大的,當屬李家王朝的宗廟,也不知道是哪個缺德的小鬼子把我老李家的祖墳都給刨了,這事兒你德川家得管,得把挖祖墳的那幾個人渣給我找出來,交給我們朝鮮人處理,不然的話,建交之類的事情一律免開尊口。

這封信並非是直接送到江戶,而是先到了宗義智的手裏,再由他轉交江戶。

當宗義智看完這封真國書之後,滿頭的大汗就嘩啦啦地流了下來。

李昖要日本方面把犯人交上去,這事兒純屬為掙一下面子而使出的故意刁難之計,要知道朝鮮戰爭都已經結束了十好幾年了,時至今日老子上哪兒給你找那挖墳的哥們兒去?就算找著了,人能承認嗎?

但這還不算最要命的,關鍵在於,李昖的這封信,是回信。

在信的開頭是這麽寫的:朝鮮國王李昖回奉日本國王殿下。

日本國王,特指幕府將軍,當時除了日本人,幾乎沒有幾個國家的人能分清楚天皇、將軍和國王之間的關系,所以通常寫信都這麽寫。

而回奉,就是回復,我李昖回你的帖而已。

雖說和德川家康相比,二代將軍德川秀忠是個出了名的老實忠厚之人,可眼前的這信要真交給他並讓他知道自己早在幾個月前就被人冒名頂替地開了苞,他會怎麽想?會怎麽做?會怎麽對宗義智?

宗義智不敢再想下去了,在擦了擦頭上的冷汗之後,他只能一咬牙一跺腳再一閉眼,做出了一個更加偉大的決定:幹脆,把這封國書也給改了吧。

好在工作量不算太大,宗義智讓人模仿著李昖的筆跡將信的內容給重新寫了一遍,開頭部分被改為“朝鮮國王致函日本國王殿下”,接著裏面的語氣也客氣很多,是一種近乎哀切的口氣在乞求德川秀忠幫幫忙,為自己找到挖祖墳的罪人,好讓列祖列宗在九泉之下含笑一番。

最後,他還弄來了一個偽造的朝鮮國王大印,往信上一敲,算是大功告成。

對此,幕府沒有看出任何破綻。

剩下的,就是要上交那幾個挖墳犯的事兒了,雖說這是李昖自行構思出來且相當引以為豪的刁難題目,但對於連國書都敢原創並修改的宗義智而言,這個問題簡直就不是個問題。

他當下就從牢裏隨便拖了幾個死囚犯出來,然後跟這些人說,你們都是些該死的家夥,現在國家需要你們出力,要是肯為國效勞的話,你們的身後事以及父母,都由我宗義智來妥善料理,如何?

很顯然,宗大人是偽造了國書意猶未盡尚覺不過癮,這回打算偽造幾個盜墓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