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貳 第十三章 朝鮮告急,大明出兵(第3/5頁)

在此之前,怎麽辦呢?

朝鮮還差一口氣就要被全滅了,日軍自然不會安靜地等待明朝援軍的到來,所以就需要拖延時間,而在戰爭中最好的拖時間的辦法,就是和談。

這個艱巨而又光榮的任務,交給了兵部尚書石星。

不過石部長到底是當慣了領導,人脈極廣,他很快就找到了一個他認為非常適合這次談判的人——沈惟敬。

沈惟敬,祖籍浙江,家中經商,用今天的話來講,是搞國際貿易的。

他的出生地,是在堺(現大阪府),自幼跟隨其父往來於中日兩國,所以說著一口不錯的日語。而且此人生性油滑,興趣愛好是錢,擅長且習慣忽悠。

派他去,算是派對了人。

石星以明帝國國防部的名義,給沈惟敬一個遊擊的軍銜,便讓他帶著隨從趕赴朝鮮了。

現在,石部長唯一擔心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朝鮮還沒等沈惟敬趕到就已經被全滅。

他多慮了。

事實上朝鮮雖然被打得國不成國,但離徹底滅亡還有一段距離,那是因為一個人和一個組織的存在。

首先我們來說人,他的名字叫李舜臣。

李舜臣,可說是整個朝鮮半島有史以來都難得一見的軍事人才。他的籍貫是著名的高麗參產地——京畿開豐,不過出生地點卻是在漢城的乾川洞。

他的父親叫做李貞,生有四個兒子,從大到小分別叫做羲臣、尭臣、舜臣、禹臣,在中國傳說中的帝王名字中各取一字。

李舜臣從小開始,就是朝鮮的非主流,因為他壓根就不愛讀書,愛練武。

於是,他開始了一邊伺候兄弟一邊練武的生活,終於在二十歲那年,走上了武科舉的考場,然後……他沒通過。

落榜的阿舜並沒有灰心,他意氣風發地第二次邁向了考場,依然失敗了。

就這樣,一直考了十二年,終於在公元1576年的時候考上了。

盡管考上了,但並不代表他的幸福生活已經來臨,迎接他的,是去中朝邊境當一名下級軍官,主要任務是嚴防當時還基本屬於蠻族部落的女真人。

這倒也沒什麽奇怪,因為雖然合格,但李舜臣的成績很差。

朝鮮的武科舉成績,分為合格與不合格,而合格之中,還分三等,從上到下分別是甲乙丙,李舜臣考出的成績是丙。

更糟糕的是,李舜臣不但不會應試,還不會做人。

他一上任,就得罪了上司,沒幾天便被撤銷職務,成為了一名普通邊防士兵。

然而,令所有人都感到驚訝的是,在扛了幾個月的長矛後,李舜臣如同坐了火箭一般躥了上去,榮升為全羅道水軍節度使,也就是全羅道地區的水軍司令。

雖然意外,但也算事出有因。

因為一個人,他叫柳成龍,時任朝鮮領議政,相當於今天的總理。

柳成龍跟李舜臣的關系用一句話來講,叫做發小。

這種破格的火箭式提升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其中最為不滿的是一個叫做元均的節度使。當然,這一切不滿,都被柳成龍給壓了下去。

終於,在這個職位上,李舜臣找到了自己真正擅長的東西,也找到了自己的歸宿。同時,他也在這個職位上,迎來了日本的侵略軍。

面對來勢洶湧,裝備相對良好的日本海軍,李舜臣挖遍了整個全羅道,也就弄到軍用船三十九艘。不得已,他又開始征用起了民船,最終在文祿元年(公元1592年)的五月,湊出了一支包括漁船在內總船數九十一艘的隊伍。

他的敵人,是藤堂高虎率領的七十余艘大型艦船。

這種仗如果光明正大地在大海上開打,那麽李舜臣就得改名李瞬沉了。

為了保證自己不沉,他決定玩陰的。

五月初七早上,李舜臣率領船隊偷偷地摸到了巨濟島玉浦港的藤堂高虎軍泊船處,對停泊在那裏的五十余艘軍艦發起了突擊,毫無準備的日軍紛紛開船逃走,混亂中,被擊沉了十一艘。

當天晚上,朝鮮船隊在遊走之中再次發現了五艘落單的日軍艦船,一陣圍毆後,擊沉對方四艘。

次日早上,李舜臣得到可靠情報,稱在不遠處赤珍浦發現了加藤嘉明部的十三艘日本軍船。於是他下令全軍再次出動,很快就找到了情報裏說的那十三艘倒黴的日艦,一陣圍攻後,日本只剩下兩艘僥幸突圍逃出。

連續兩天的打悶棍,使得日本方面損失軍艦二十五艘,傷亡人數更是過千,與此相對的是,朝鮮方面連一艘漁船都沒沉。

看著勝果,李司令決定再接再厲。

當月二十九日,他於泗川灣攻擊了日本的泊船,燒沉打沉日艦十二艘。

六月初二,在唐浦,朝鮮海軍圍攻了正在停泊的二十余艘日本軍艦,擊沉了其中的絕大部分,並且還打死了日本海軍方面重要指揮官——來島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