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貳 第十二章 十五萬大軍兵臨城下(第4/4頁)

到了大概10歲的時候,有一次他爹紹運出去打仗,半開玩笑地問兒子是不是要跟著一起去。在當時,幾乎所有的武士子弟都被教育要勇敢地上戰場,寧可被打死也不能怕死,這也成了當時的世俗評判一個武士是否合格的依據之一。

原本以為自己的兒子會跟其他孩子一樣,嚷嚷著要一起上戰場,不想小宗茂略一沉思,作答道:“如果我現在跟著您一起去戰場,多半會像一條野狗一般被殺死。與其這樣,還不如等我再練個兩三年,那時一定會成為一個不輸給您的武士。”

本想拿兒子開玩笑的紹運聽了,不禁也肅然起敬。

長大後的宗茂,成為了大友家的主要幹將,馳騁於整個九州島。在秀吉征討九州後,他率軍攻入島津領內,擊敗並包圍了島津家重臣新納忠元。之後,被秀吉提拔為十三萬石領地的大名,並且賜予其光榮稱號:剛勇鎮西一。解釋起來就是西日本第一剛勇之士。

第七軍團總共三萬人,總大將是毛利家的當家人毛利輝元,同時他也是戰國第一智將毛利元就的孫子,小早川隆景的侄子。

第八軍團的一萬人由秀吉的養子宇喜多秀家率領。秀家時年二十未滿,用今天的日本法律來看,還是一個少年。他上朝鮮,那純粹是開闊眼界,長長見識的。雖然是來長見識的,可這家夥的來頭著實不小,除了八軍團團長加秀吉養子之外,他還有另一個身份,那便是全軍團總大將。

第九軍團那一萬一千五百人的軍團長,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極不能打”級別的家夥,他叫做羽柴秀勝,聽名字便知道是秀吉家的親戚,具體說來,是秀吉的外甥。秀勝和秀吉另一個外甥——當時的關白豐臣秀次是親兄弟。這次來朝鮮也是純粹來看看的。

不過比較悲劇的是,這位仁兄到朝鮮之後就因水土不服而生了重病,不久後便吹燈拔蠟了。

此外,秀吉還安排了以九鬼嘉隆、藤堂高虎為首的大名,率領海軍九千兩百人以及船只七百艘從海路進軍。

說到這裏,我們有必要介紹一下當時的日本海軍。

從後來的歷史看,無論是甲午海戰、日俄戰爭以及太平洋海戰,日本的海軍都表現出了相當高的作戰能力和素質。然而,在戰國時代,他們的能力概括起來也就一句話八個字:內戰內行,外戰外行。

當時代表了日本海上最強作戰水準的,是這個叫九鬼嘉隆的人所率領的艦隊。

九鬼嘉隆,外號“海賊大名”,自織田信長時代就活躍於日本的瀨戶內海海域,他的招牌武器是天下聞名的鐵甲船。

這種船從外形上來看,就是普通的大船上包著一層數厘米厚的鐵皮,再安上幾門大炮,如同一個鐵匣子。

這玩意兒在相對風小浪平的瀨戶內海,或許還能稱王稱霸,可到了真正的浩瀚大洋之上,鐵匣子就立刻成為了鐵棺材,不需要什麽炮擊槍打,只要風浪一大,便立刻沉底了。

所以,非常有自知之明的九鬼嘉隆所帶的海軍裏,只有安宅船,沒有鐵甲船。

安宅船,就是普遍在戰國時代各路大名所使用的戰船,長二三十米寬十來米,載重百噸左右。

對於這場戰爭,作為日本最高的實際統治者豐臣秀吉,其實並沒有過多地為此操心,真正在背後運籌糧草、準備船只、計算預算甚至分攤兵數的,是石田三成。

很多人覺得,這九個軍團的軍團長,都代表著日本當時的最高作戰水平,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名將中的名將,他們的名字,至少在日本,那是如雷貫耳的。

但客觀地說,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在當時的日本,是絕對夠不著“精英”這個頭銜的。

因為戰國最精彩的時代早已過去,那些真正的超一流精英大腕兒,如武田信玄、上杉謙信、毛利元就等人,早已經駕鶴西去好多年,剩下的除極少數外,都只是一些二流三流的貨色。

至於名將,這個倒是真的,他們都很有名。不過有名的原因並非其他,而是這些人大多都有一個真正精英級別的爹。

黑田長政他爹,黑田官兵衛。

福島正則、加藤清正的養父,以及羽柴秀勝的舅父,是豐臣秀吉。

毛利輝元和小早川隆景是毛利元就的孫兒。

宇喜多秀家的養父也是秀吉,而他的生父,則是被譽為日本第一陰毒之人的大名——宇喜多直家。

如此等等。說得難聽一點,這就是一個二世祖軍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