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貳 第十一章 入侵朝鮮:豐臣秀吉的野心(第4/4頁)

當然,讓位不等於讓權,關白可以換人,但日本的實際統治者,卻絲毫未曾變過。

同年十月,在大明帝國皇宮的文案上,出現了一封浙江巡撫的上奏,上面稱,據可靠情報,發現大洋彼岸的日本國在一個叫做名護屋的地方造城。

造城的,並非是諸侯大名,而是國家首腦豐臣秀吉。

當時的明朝皇帝是明神宗朱翊鈞,也就是萬歷皇帝,這位仁兄出了名的懶,不上朝似乎是大明王朝的一個悠久傳統,比如萬歷的爺爺嘉靖帝朱厚熜也是個不愛上朝的家夥,只不過這祖孫倆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嘉靖不上朝,卻對朝內朝外的事情幾乎了如指掌,屬幕後掌控一切的角色,而萬歷不上朝,就真的是在那裏曠工了。

萬歷皇帝自不上朝以來,國家大事基本都丟給了內閣來管,而日理萬機的內閣諸大爺對於這封從浙江送來的國際新聞一絲興趣都沒有,遭到同樣待遇的,還有一封兩個月前從福建送來的快報,內容是根據琉球使節反映,近日突然出現上百來歷不明者,前往琉球朝鮮一帶收購海圖以及船只草圖,並大量收購木材火藥,用途不明。

中國人一般不太愛管家門外的事兒,即便做到了中樞魁閣也是如此,而且內閣大佬們也確實不明白,浙江福建兩省幹嗎送這種報告過來,日本不正在戰國時代嗎?造幾座城買幾袋火藥有什麽值得大驚小怪的?

而奏章中的那座“名護屋城”,位於北九州,大致地點在今天的佐賀縣唐津市。

說得再具體點,這座城在一座叫勝男山的山頂上,標高八十米。也就是當地豪族名護屋氏的居城垣添城的所在地。工事由九州各大名如加藤清正、寺澤廣高等人來分擔,十月開工,每天至少有四萬人聚集在一起突擊工作,僅用了五個月就完成了工程,第二年也就是文祿元年(公元1592年),秀吉還親自來到城中視察。

整個城池面海而立,並在海邊建設了城下町,五層七重的天守閣,帶有本丸、二之丸、三之丸、山裏丸、水之手曲輪、遊擊丸、東出丸、台所丸等城郭,結構宏偉壯觀至極,總面積達到了十四萬平方米。

不僅如此,城外方圓八公裏,坐落著以德川家康為首的幾十上百家大名陣屋。所謂陣屋,就是行宮。而周圍不僅布滿了商家旅店,也不乏遊廊酒家,極為繁華。

換句話講,這是一座兼備行宮和駐紮士兵的遠征基地。

遠征的目標,是北方對海岸的朝鮮。

秀吉打算發動一場國際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