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貳 第十一章 入侵朝鮮:豐臣秀吉的野心(第2/4頁)

永祿四年(公元1561年),24歲的藤吉郎和14歲的寧寧結為夫妻,據說前者追後者追了很久。這場婚禮在當時轟動一時,不僅是因為秀吉本不過一介農夫,而寧寧卻是武士之女,更重要的是,在當時男女之間的婚姻幾乎都是包辦,像他們這樣自由戀愛能終成眷屬的,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婚後,藤吉郎還是依然在織田家當內務官,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五年,直到永祿九年(公元1566年),他才迎來了自己人生中的又一轉折點。

當時織田家正在和美濃(今岐阜縣)的齋藤家開戰,齋藤家的原首領齋藤義龍活著的時候,織田信長連半毛錢便宜都沒占著,義龍死後,他兒子龍興即位,雖說他不太聰明,可因為他們齋藤家有一座易守難攻的稻葉山城做大本營,城墻厚地勢好,故而即便是信長親自前去指揮作戰,也是無功而返。

吃了幾次虧之後,信長想明白了,覺得自己如果能在稻葉山城附近造一個據點當作橋頭堡的話,或許能攻下城池。經過一番挑選,他看中了位於今天岐阜縣長良川右岸堤防下遊的一個叫墨俁的地方。可問題是齋藤家也不是真傻,所以每次信長派人去造城,木樁子剛剛豎起來,還沒等砌墻,齋藤家便攻了過來,一陣廝殺,自然也就沒工夫造碉堡了。

一連好幾次,好幾年都是這樣,信長已經有些絕望了。

就在此時,木下藤吉郎主動請纓:“主公,讓我去吧!”

信長想了想,該派的人都派出去過了,現在也就剩下這只猴子了,橫豎也是個能幹活的,那就讓他去試試看吧。

來到墨俁的藤吉郎在觀察了地形之後,首先判明了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時間差。之前幾次之所以無法成功,那是因為造城的速度太慢,讓齋藤家鉆了空子。只要這次能在對方作出反應之前把城造好就行了。

明確了大方向,接下來就是細則了。在分析了前幾次的失敗之後,藤吉郎得出了結論:之所以沒法快速造城,原因是因為運輸材料過於消耗時間,只要解決了這個問題,那麽其余的也就能一並解決了。

對此,他想到了一個非常完美的解決方案。

數日之後,藤吉郎找到了當年的野武士首領蜂須賀小六,希望他能夠幫助自己完成此次的築城任務。

具體的方法是,讓野武士們準備好材料,然後於夜間從長良川上遊投入,自己再率人於下遊將其截獲,並就地展開搭建。如此一來,依靠河流的運動,便能輕松快速地將木材送到了。

事實證明,這個方法確實相當不錯,僅用了一晚上,墨俁城就被成功地造了起來,人稱“一夜之城”。

從此,這個當年誰都不待見的猴子,一躍成為了織田統治集團核心小組周邊的一分子,並有向核心靠攏的趨勢。

趁著這個機會,藤吉郎把名字改成了木下秀吉。數年之後,隨著織田信長的勢力擴大,他也當上了一國一城之主,接著又把名字改成了羽柴秀吉,這個姓是從織田家的另外兩名核心成員——柴田勝家以及丹羽長秀的姓氏中各取一字。

如果說用屁股暖鞋是秀吉從一個下人變為織田家正式家臣的轉折點,墨俁城是他從普通家臣變為織田家重臣的序曲,那麽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則是秀吉由家臣一躍而成為天下霸主的關鍵一步了。

天正十年(公元1582年)六月二日,當時已經統一了大半個日本並且占據了所有黃金地段的織田信長,在京都的本能寺遭到了部將明智光秀的倒戈一擊,因寡不敵眾而被迫自盡,史稱“本能寺之變”。

之後,明智光秀立刻向京都朝廷方面送去了大量的金錢,想要天皇的認可來證明自己這次行動的合法性,他很快就被任命為了新一代的征夷大將軍。

不過,這並不代表就此沒事兒了,因為光秀明白,盡管織田信長已死,可他手下的其他重臣,如柴田勝家丹羽長秀以及羽柴秀吉等人依然健在,他們只不過是事發當時來不及往回趕而已,一旦收到自己在京都犯上作亂的消息之後,必定率軍前來討伐,到時候肯定是吃不了兜著走,所以一定得早作準備。

此時的秀吉正在備中國(岡山縣內)奉命攻打毛利家,主攻目標是高松城,敵方守將叫清水宗治。

秀吉是個很不喜歡打硬仗的人,所以采取了水攻的方式——利用城池所在的低地勢將附近的河水給倒灌了過來,打算就這樣把對方給困死。

不過清水宗治也是條漢子,眼瞅著都要水漫金山做甲魚了還是不肯服軟。於是雙方就只能這麽幹耗著大眼瞪小眼。

一直到六月四日,秀吉方面截獲了光秀派去給毛利家送信的人,信上說要搞明智家和毛利家的強強聯手,共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