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貳 第八章 神風相助,日本擊潰元朝入侵(第3/6頁)

所以,忻將軍當場作出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決定:不等江南軍,直接開赴博多灣,以最快的速度打進九州本島。

這一天,忻都站在船前豪情萬丈。

可當大軍突入博多灣後,他傻眼了。

出現在自己跟前的,不再是七年前的那一片遼闊的海灘,而是一堵高高聳起的石墻。

這正是鐮倉幕府準備了多年的破敵之策。

話說文永之役後,深知蒙古人必然會來第二次的北條時宗便作出了最高指示:在下一次決戰中,一定不能讓元軍上岸,務必要在海上消滅敵軍。

因為他知道,一旦天下無敵的蒙古鐵騎踏上了陸地,那麽興許日本從此便再無見天日的機會了,但若是在海上開打的話,鹿死誰手可就難說了。

而要想不讓敵軍上岸,那麽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在岸邊圍上一圈堅壁,等到打起來的時候再輔以各種遠程武器,如此一來,敵船連靠近恐怕都很難做到了。

就這樣,日本人在九州北海岸每一處可能成為對方登陸點的地方修建起了石墻,這些石墻最長處延綿二十多公裏,高三米,厚兩米,就那個時代的生產水平而言,算是了不得的防禦工事了。

果然,當元軍五萬大軍上千艘戰船浩浩蕩蕩開到博多灣時,面對那又長又厚的石墻,當真是狗咬刺猬無處下口,雖然也曾硬著頭皮強攻了數次,但回回都被站在高墻之上的日本弓弩手給射得死傷一片,只得偃旗息鼓鳴金收兵。

考慮到長此下去也不是個辦法,六月六日,主帥忻都決定,放棄自九州本島登陸,全軍調頭,將目標改為志賀島。

志賀島位於博多灣北部,面積不足六平方公裏,之所以要打這個小島,是因為每當海水退潮的時候,那裏會露出一段陸地連接九州本島,而此時又恰逢退潮期,故而忻都瞄準了機會,準備就此打開突破口。

可事情遠沒有他想象的那麽順利,這主要由於鏈接志賀島跟九州本島之間的那條路非常狹窄,只能同時並排走三四個人,這顯然不適合習慣大集團作戰的蒙古人,相反倒是大大便宜了愛好單打獨鬥的鐮倉武士,所以幾場仗打下來元軍死傷上千,就連副帥洪茶丘都被逼得棄馬而逃,只躲在船上再也不敢出戰。

不僅如此,每到深更半夜時,日本人還會敲鑼打鼓搖旗呐喊舉著火把來搞偷襲,也不在乎多大戰果,每回就是放幾把火,殺幾個人便算完,但一晚上能來好幾次,弄得元軍根本沒法睡覺。

不得已,忻都只好下令五萬大軍退回船上,為了防止日本人得寸進尺開船來夜襲,他還想出了個辦法,就是將大船在外圍上一圈權當城墻,以保護圈內的諸小船,同時再安排人日夜巡邏,稍有風吹草動就死命放箭。

雖說這麽一來倒是沒人偷襲了,可當時已經進入盛夏,四五萬人就這麽擠在船艙裏,空氣不流通不說,而且水土又不服,因此很快就流行起了疫病,瞬間就奪走了三四千人的性命。

事情到了這一步,忻都也不得不認了栽,率軍退回壹岐島,準備靜靜地等到江南軍到來之後再另行打算。

然而,意外又發生了。

按照原先的計劃,東路軍和江南軍的會師最晚應該是六月十五日,可一直到六月二十日,這十萬大軍都不曾出現在壹岐的海域附近。

這下可急壞了忻都,不為別的,只因為他從朝鮮出發的時候,只帶了三個月的軍糧,現在已經快倆月了,他們要再不來,那自己就該斷炊了。

其實這倒也不能怪江南軍,遲遲不來的主要原因是他們那邊死人了。

話說先前被任命的那位侵略軍總大將阿拉罕,在臨行之前突然就得了急病,扛了幾天沒扛住,撒手人寰了。這麽一來大元上下又是辦喪事又是找新主帥,憑空多出來一大堆事兒,好不容易等忙完了重新開拔了,已經是六月二十日左右了。

對於這樣的情況,忻都雖是心焦,卻也別無他法,只得伸長著脖子嗷嗷待哺地耐心等候。

然而,正所謂禍不單行,就在東路大夥等著江南那邊送軍糧的時候,日本方面展開了對壹岐島的反擊,九州的各路諸侯土豪如薩摩的島津家,肥前(今佐賀縣)的龍造寺一族等,都各自率著家臣郎黨紛紛殺向壹岐,雙方經過大半個月的苦戰之後,付出了沉痛代價的大元東路軍不得已撤出了壹岐。

幸而就在此時,十萬江南軍帶著幹糧趕到了,於是兩軍合並一處,駐兵於九州西北部的一個叫做鷹島的小島上。

勝利會師之後的元軍原本準備休息兩天之後便再度向九州發起進攻,以十五萬大軍之力一舉攻破圍海石墻,拿下大宰府,可萬萬沒想到,就在他們還在休息的當兒,日本人主動找上門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