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貳 第六章 禪宗與茶道宋朝傳入日本(第5/5頁)

其實這是錯覺。

日本的茶道,堪稱是形意結合。我們不能否認其中的“意”,比如“一期一會”,確系日本人自己的原創,但是這“形”,則是完完全全傳承於中國。

具體說來的話,就是宋朝的“點茶”。

點茶起源於唐,興盛於宋,和焚香、掛畫、插花三樣並稱為宋代四藝。

其中,插花、焚香和點茶都傳入了日本,經過各種融合發展後,變成了今天的花道、香道和茶道。

點茶也叫抹茶法。因為其泡法跟上述的日本茶道幾乎無差,所以這裏就不再重復了,只是就一些專業名詞和需注意的事項做一個簡單的補充說明。

首先,那個舀茶葉末的勺子,叫茶匙。

其次,那把小刷子,叫茶筅,在日本也被稱作茶筌,多為竹制。宋徽宗趙佶的《大觀茶論》中就有明確說法:“茶筅以勁竹老者為之,身欲厚重,筅欲疏勁。”然後茶筅上面的小刷穗兒也有講究,日本人根據穗數的不同,可以分為平穗(16根)、荒穗(36根)、野點(54根)、常穗(64根)、數穗(72根)、八十本立(80根)、百本立(100根)、百二十本立(120根)等八種,刷穗兒的多寡,可直接影響到這碗茶的濃淡。

第三,用茶筅刷茶的這個動作,叫運筅或者擊拂。在具體的點茶操作中,運筅的同時還要往裏注水,將茶粉跟熱水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由於這個過程非常注重雙手的配合,故而宋朝的那些茶道高手,也會有“三昧手”之稱。

從公元960年宋朝建立開始算起,至今已然有一千多年了,一樣東西在鄰國被完整保存了一千多年,而我們自己這裏倒是弄得像快要失傳了一樣,這實在是令人無語。

平心而論,越是深入品讀日本這個國家的歷史,往往就越會產生一種對中國的喜愛和崇拜,伴隨著這種喜愛與崇拜而生的,卻是一股淡淡的扼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