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貳 第五章 宋朝和日本的平等往來(第4/4頁)

伊豆群島的日子一過就是十幾個春秋,起兵那年他都已然三十好幾了,你說他是虛度十幾年春秋也好在孤獨中磨煉了自己也罷,反正源賴朝率領的源家軍節節進軍,並且最終打滅了平家,取得了勝利。

平氏政權覆滅後不久,天皇便賦予了源賴朝任免諸國守護的權力,也就是全日本國司的任免,被集中在了他一人手中,說得再直白些,就是全國的土地分配,從此以後便由源賴朝一人說了算。

盡管是如當年平清盛一般獨掌了大權,但他卻並不滿足。

這或許跟早年被流放的經歷有關,總之這家夥是個相當沒安全感的人,總覺得雖然自己終於站在了頂峰,可如果光靠一人之力的話,興許就會有那麽一天跟盛極一時的平清盛一個下場,因此必須要確立一種制度,一種能夠將武士或是說源家治世合法並長久化的制度。

所以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源賴朝開始推行起了一種全新的治世模式,那就是將國家的統治模式分為簡單的兩部分:土地和武士。

自己管理天下的武士,天下的武士用刀槍來保護並統治天下的百姓,百姓在土地上生產,養育整個國家和民族。

其實任何時代的武士政權,其核心就是上面的這句話。

建久元年(公元1190年),源賴朝被朝廷任命為右近衛大將,因為既有兵權又有政權,所以他在鐮倉的府邸被稱之為幕府。

“幕府”二字源於中國,要解釋的話,大致就等同於軍政府,事實上這確實是個很貼切的詞,因為源賴朝以武士之身幹涉中央政權,本身就屬軍人幹政。

建久三年(公元1192年),應賴朝本人要求,天皇正式冊封其為征夷大將軍。

雖是老官新做,但卻和以往的大不相同。首先,源賴朝當的這個征夷大將軍,不是臨時任命的討伐軍總司令,而是幕府首腦,換言之,這個官名的重點在於大將軍而非征夷。

其次,征夷大將軍的職責除了統領全國武裝力量之外,還擁有在鐮倉設立政府,主管全日本政務的權力,此官的設立,徹底把日本的行政權和神權給分開了,從那之後,但凡人事兒只歸將軍管,至於天皇,雖然大家仍然認可他是神的代言人,可人間的事情,他卻再也難以插手了。

自此時起,日本不再需要貴族那糜爛的風花雪月,也不再需要天皇的神神叨叨。武士,唯有手握鋼刀的武士,才是國家的主人。

一個新的時代,終於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