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貳 第二章 最後的遣唐使(第3/6頁)

當年九月,親王上位,稱宇多天皇。

宇多天皇很清楚,自己之所以能從人變成神到底是誰的功勞,故而在即位後不久,他便下了一道聖旨,封藤原基經為關白。

關白是日本的一個令外官,盡管屬編制外,可權力極大。

這官簡單而言就是攝政,即當天皇年幼或是人傻的時候,關白便代表皇上統治全國,即便天皇不傻,全國的政務也要先經關白之手,再轉交給天子,同時,他還擁有直接草擬並且頒布聖旨,以及對政事進行最終裁決的權力。

順便一說,“關白”二字也來自中國,典出西漢權臣霍光的一句話:“諸事先關白光。”就是說凡事必須先要請示霍光,然後再跟皇帝說。

所以關白在日本也叫“博陸”,因為霍光封爵博陸侯。

作為一個權傾天下的老牌政客,藤原基經在接到聖旨之後很淡然地選擇了拒絕——這是一種禮節,民間俗稱謙虛。

畢竟關白不是一塊水果糖,堂堂太政大臣要真沒一點矜持地見了就搶說拿就拿,那是很掉身價很沒面子的。

天皇也明白這個道理,於是在藤原基經婉拒關白之職後又下了一道聖旨,二請出山。

該聖旨由一代名儒左大弁(官位)橘廣相起草,天皇親自敲章。在文中,作者橘左大弁引經據典,高度贊揚了藤原老太政的各種高風亮節,並且衷心地希望他能出任關白一職,以便更好地為國,為天皇發揮自己的能力。

原話是:“希望藤原卿無論如何都要擔任此阿衡之職。”

阿衡,也叫保衡、阿保,意為國君輔佐之官,和關白同義。同時,也是中國古代著名攝政大臣伊尹的尊號。

伊尹乃是我華夏大賢,幫助成湯開創了殷商六百年天下不算,還輔佐湯孫太甲治理國家幾十載,被譽為中華歷史長河中的第一位聖人。

把藤原基經比作伊尹,這等於是給了他一頂高到不能再高的帽子,同時也算是好話說到了頭,畢竟在當時人們的概念裏,也找不出比伊尹更出挑的角色來形容一個臣子了。

言下之意很明確,就是希望藤原基經別再謙讓了,趕緊出山當關白,讓大家都省心。

此時的藤原基經雖是仍想一臉嬌羞地推辭一下,可無奈他也知道要繼續這麽下去人家再寫聖旨請出山時,就只能把自己給比作唐宗漢武了。

畢竟身為人臣,凡事總得給天皇點面子,於是在接下了聖旨之後,藤原基經再未拒絕,而是將其拿給親信們傳閱,並且表示自己準備走馬上任。

本來這事到此就算告一段落了,用日本話來講叫“一件落著”,然而沒想到的是,就在諸心腹交口稱贊自家老大被譽為千古聖人時,一個反對的聲音響了起來:“不妥,不妥啊。”

說這話的人叫藤原佐世,時任文章大臣。

藤原基經忙問有何不妥。

“阿衡一職,雖然位高近天,可卻並無實權。”

這是扯淡。

稍有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伊尹在輔佐湯孫太甲時,初期因太甲荒淫無道,故而親手將其放逐,若幹年後見此君真心悔改,才又將其迎回,重新把他扶上了王座。

如果這也叫並無實權的話,那估計只有那種一跺腳就把地球嘎吱裂兩半的人才能叫有實權了。

事實上作為文章博士,藤原佐世當然知道阿衡到底有無實權,而他之所以要顛倒黑白提出那個驚世駭俗的結論,純屬是想拍一回馬屁——既然藤原基經有心再矜持一把可又苦於找不到合適的由頭,那就由自己來提供這個理論基礎吧。

可他沒想到的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藤原基經在聽藤原佐世說完之後,第一個反應並非是暗自歡喜又能裝一把矜持了,而是渾身毛發倒豎外加背脊陣陣發涼。

其實稍有歷史常識的人還應該知道,所謂“位極人臣”這四個字背後的潛台詞,實際上是“一手遮天”。

藤原基經是怎麽做到太政大臣的我們這裏就不詳細說了,但即便是用膝蓋也能琢磨明白,這家夥絕對不會是一盞省油的燈,其仕途過程一定滿載了各種見不得人的黑歷史。

但與此相對的,越是這種人,神經就越是敏感脆弱,只要稍稍聽到一些或許會對自己不利的風聲,就會防患於未然地大作起文章來。

更可悲的是,出身超級豪門藤原家的藤原基經,因為不需要像菅原道真那般靠考試來升官,所以對經史子集這種東西並無太深了解,所謂阿衡啊伊尹啊,也僅限於聽過名字,至於詳細的事跡,就全然不知了。

因此他把藤原佐世的話信以為真了,以為天皇要自己當關白實際上是想借升官之名,行收權之實。

藤原基經當時就怒了,撂下一句話:“既然天子如此不希望我掌權,那我就把這大權歸還於他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