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貳 第一章 中國的風水,日本的京都(第4/4頁)

神野親王稱號嵯峨天皇,是一名裏程碑式的人物。

一般來講,平安時代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四處散發著文藝氣息,在那個年代,京城的青年男女貴族們其樂融融地吟詩作賦、寫字作畫、結伴出遊、觀花賞月,甚至連偷情,也能被用最曼妙的詞匯描述得無比羅曼蒂克。

這種往好了說叫溫馨浪漫,往難聽了講叫安樂糜爛的風氣,正是由嵯峨天皇開創的。

這個人雖然也不能說是無所謂權位,但比起國家朝政來,他顯然更喜歡花鳥風月,特別是中土大唐的花鳥風月。

嵯峨天皇是一個很標準的文藝青年,能畫畫,能寫詩——當然是漢詩。除此之外他還將日本原有的花道和大唐的花道相結合,創造出了一個新的茶花流派,名為嵯峨禦流。

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位嵯峨天皇還寫得一手好字,當時日本書法造詣最高的有三人:空海、橘逸勢和嵯峨天皇,他們被合稱為“書道三筆”。

或許有人會覺得當皇上的整天沒事幹練幾個字,練出了境界也沒甚了不起的,但你得明白,首先嵯峨時代的日本書法寫的都是漢字;其次,那三筆裏頭的兩筆,都是去過大唐的遣唐使。

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嵯峨天皇的帶領下,平安京乃至日本全國都掀起了一股以效仿大唐為尚的風潮,具體表現為大小貴族們寫唐詩,說唐話,畫唐景,以及建築、雕刻全面仿照唐式,教育體制也無限靠近大唐,甚至連學生用的教材,都是原裝唐朝進口。最不可思議的是,當時日本貴族學生們學的歷史,並非本國史,而是中國史。

這被後世稱為“弘仁文化”,基本上可以算是日本效仿大唐最甚的一個時間段了。同時,諸權貴們也借著學唐仿唐的機會,大興唐朝的各種娛樂,一時間,整個上流階層都彌漫著享樂安逸的氣息。

此外,由於能寫會畫且享譽文壇,所以後世還給嵯峨天皇起了個能流芳百世,並且世界通用的洋氣名兒:大種馬(日文直譯是指“生孩子很擅長之輩”)。

據不完全統計,這位天皇活了56歲,子女卻至少有49名,平攤下來基本上是以每年一個的速度,生產著自己的後代。

這種不計後果的行為直接導致了子女過多,活活地把皇家給吃窮了。無奈之下,天皇只能分出幾個兒子,取消他們的皇室身份,讓其改姓其他並獨立門戶,以減輕財政負擔。

其中,有一撥皇子皇孫姓源,分別叫源信、源常、源融等等。

然後嵯峨天皇的弟弟大伴親王,後來也當了天皇,叫淳和天皇,他有個兒子叫高棟王,也被取消了皇籍並賜予臣姓,姓平,叫平高棟。

這便是日本四大姓中平源二氏的來歷。

因為後來一般名門武士多出自這兩家,而嵯峨天皇跟淳和天皇又是兄弟,所以他們的父親桓武天皇也被譽為是武士之祖。在黑澤明的電影《七武士》裏,在那位農民武士菊千代偷來的家譜上,第一個寫著的就是桓武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