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壹 第十章 中日初戰白村江(第3/13頁)

一般來講,大家往往選擇後者,比如跟南淵請安同一批出國的一個叫旻的人,他回國比較早,公元632年時就離開了中土,回到倭國後便開了學校,然後結識了蘇我蝦夷,於是就當上了蘇我入鹿的老師。

比較有趣的是,在甲午戰爭之後,中國一度也出現了去日本留學的風潮,而那些學成歸國的留學生們大都步入軍政商界,肯從事教育的雖說不是沒有,但確實比較少。

這便是兩國之間的又一個差別,不過這是後話,我們放到後面再詳細說。

再說南淵請安,他在回國之後,也依照慣例在飛鳥川(流經奈良縣和大阪府的河流)的上流開了一家私塾,而中臣鐮足則正是他的高徒,成績相當地好,在當時有大才之名。

順道一說,蘇我入鹿也是有名的好學生,他的老師旻曾親口評價說:“在我的課堂裏,要論成績,則無人能與蘇我太郎(入鹿)相比擬。”

不過,盡管南淵請安認為倭國想要強大就必須得模仿唐朝的制度律法,但他卻並不同意用武力除掉鼓吹倭唐必有一戰的蘇我入鹿,所以當中臣鐮足打著中大兄王子的招牌邀他一起入夥時,南淵老師拒絕了:“蘇我入鹿乃是國家重臣,豈能輕言謀殺?”

中臣鐮足說蘇我入鹿屯兵積糧想要謀反,不除不足以平國難。

老頭子又問你有確切的證據沒?

鐮足說現在還沒有,但以後會有的。

請安老師又問那麽你動手的話打算事先和女王打招呼不?

鐮足說自己準備暗地行事,如果讓女王知道了,她必然會包庇入鹿,那麽大事就成不了了。

請安說,那麽你這叫謀反,恕老夫不參與了,不過看在師生一場的情分上,老夫不會舉報你和王子,這學塾今後你也能來,只是一旦事發,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都別跟我扯上關系。

在中土生活了三十多年,熟讀中華經典的南淵請安當然知道這種清君側意味著什麽。

恩師不肯入夥,這讓中臣鐮足有點不爽,但終究沒有灰心,因為他很快就找到了更好的幫手——蘇我石川麻呂。

蘇我石川麻呂是蘇我入鹿的堂兄弟,但卻一直都對入鹿不滿,主要原因是分贓不均,石川麻呂總覺得已經是萬人之上的入鹿對兄弟太小氣,給自己的榮華富貴還不夠多,久而久之就心生怨念,以至於當中臣鐮足找他商量時,兩人幾乎是一拍即合達成了同盟協議。

接著鐮足又找了幾個跟王子混得比較好的家夥,一番封官許願後,大家都表示願意把蘇我入鹿那個人渣給做掉。

具體的操作手法是暗殺。

當年六月,一套相當詳細的流程方案出爐了:且說這個月的十二日,寶皇女將在王宮內會見來自朝鮮半島的使者,蘇我入鹿作為重臣當然也會出場,與此同時蘇我石川麻呂也會露臉,並且還擔任著念國書的重要任務,中臣鐮足正是打算在大家都聚精會神聽國書的時候,對蘇我入鹿下手。

包括中大兄王子在內沒有人反對,因為只有在上述這樣的場合,入鹿身邊的護衛人員才是最少的。

很快,二月十二日這個激動人心的日子到來了。

這一天,在飛鳥的板蓋宮前,正準備進去陪同女王一起會見半島使者的蘇我入鹿被門口的侍衛給攔住了:“蘇我大人,事關重大,為了以防萬一,無論是誰都不得帶刀入宮。所以還請您把佩劍暫時留在此處。”

這種標準章回小說於殺人之前的必要台詞居然真的把蘇我入鹿給忽悠了,他笑了笑,沒有任何戒備地解下了腰間的佩刀,遞給了那個侍衛,走進了板蓋宮。

眼瞅著該到的都到齊了,會見儀式便正式開始。

禮節性的寒暄過後,半島使者將外交文書奉上,女王象征性看了一眼之後,又轉交給了翻譯官蘇我石川麻呂,由他現場翻譯成倭語並當眾宣讀。

此時此刻,中臣鐮足拿著弓帶著箭,躲在大殿深處,手下的十余名刺客亦各自就位,中大兄王子也手持一杆短槍,伏在鐮足身旁,隨時準備行動。

國書已經讀了一半。

中臣鐮足拍了拍身邊一個叫海犬養連勝麻呂的武士,壓低聲音道:“上吧。”

這是行動暗號。

但海犬養的身體卻紋絲不動,手裏拿著短刀卻在不停地顫抖。

很顯然,他怯場了。

四分之三的國書讀完了。

中臣鐮足又指了指旁邊另一個叫佐伯連子麻呂的,意思是叫他去。

可佐伯連子也沒動彈——按照原定計劃,本來他就不是第一撥沖上去的,現在突然變更,難免會有壓力。

中大兄王子和中臣鐮足頓時就急眼了。

還有一個比他們更急的,那便是正在讀國書的蘇我石川麻呂,眼看著國書都已經念到最後一行了,原本該發生的卻什麽都沒發生,可到底出了什麽事他又不知道,所以急得滿頭是汗,讀的時候也連連讀錯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