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壹 第九章 又一次國書事件:高表仁訪日(第2/7頁)

至於倭國,那也是延續了隋朝時候的老樣子,不過他們跟高句麗不一樣,從不擺明了跟你叫板,但實際上,卻也是不服的。

在那個萬國來朝拜大唐的時代,偏偏倭國從來都不去湊這個熱鬧,他們即便和唐朝搞外交,也永遠都恪守對等原則,絕不表達任何自己是對方臣屬的意思。

不過話雖如此,對於唐朝的強大,倭國倒也沒有視而不見。

當時的倭國雖然不是唐朝的藩屬,可國內的上層對於唐朝的一切,都持一種傾倒及膜拜的感情。王公貴族幾乎人人都以能和唐字沾邊兒為榮,哪怕是只沾著一星半點的邊兒,也能高興好一陣子。

在舒明天皇繼位的第二年(公元630年),他就派出了犬上禦田鍬為使者,出訪大唐。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個詞叫遣唐使,也就是日本朝廷派往唐朝的使者的合稱,其源頭正始於此。

犬上禦田鍬這個名字雖然聽起來不怎麽地,但實際上他們家卻是名聲顯赫且悠久古老。這犬上家的祖先,本是日本武尊的兒子稻依別王,那禦田鍬本人也是當時倭國朝廷裏的重臣,位居第三高冠的大仁。

犬上大使到了長安之後,先是受到了唐太宗的親切接見,接著又就地住了兩年。貞觀六年(公元632年)八月,犬上覺得住得也差不多了,便決定啟程回國。

由於天生比較能搞人情世故,所以犬上禦田鍬在華期間深受大唐朝野好評,現在眼瞅著他就要回國了,大夥都很依依不舍,唐太宗更是專門派了個人,命他一路護送倭國大使,一直送回倭國。

送犬上禦田鍬回國的那人叫高表仁,時任新州刺史。

他雖是大唐的地方官,但真實身份卻是隋朝的遺臣。他爹叫高穎,早在隋文帝楊廣篡位登基那會兒就出過大力氣,故而在隋朝建立後一度擔任宰相執掌朝政,甚至還跟原太子楊勇結為親家,不料楊勇後來被擠了下去,楊廣登了大位,心懷不滿的高穎跟兒子高表仁四處吐槽朝政,說楊廣不是個東西,結果被激怒的楊廣處死了高穎,流放了高表仁,一直到隋滅唐立,他才有了翻身的機會。

臨走之前,李世民還召見了高表仁,說我這次派你去倭國,你懂是什麽意思麽?

高大人立刻心領神會,連連點頭,說我懂,我懂。

在這位刺史大人看來,這其中的意思有兩個:第一,是禦田鍬確實會做人,唐太宗覺得他不錯,於是便來一段送君千裏;第二,是打算跟倭國搞搞外交,都是天可汗了,實在沒理由不讓這海外小邦拜會一下天朝威風。

其實我一直認為唐太宗在好些方面都未必及得上隋煬帝,比方說這回派人去日本,要換了楊廣,肯定會選個寬厚良善之輩如裴世清,而不會叫這想啥就是啥的官二代高表仁同去,這種公子哥頭腦或許相當聰明,但要說待人接物之類,未必夠格,留在國內當個幕僚智囊還好,讓他跑出去搞外交那只能說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一行人坐船坐了一個多月,於當年十月抵達了難波津,也就是現在的大阪港,在接受了隆重的歡迎會之後,又啟程來到了此行的目的地——飛鳥。

到了飛鳥之後,犬上禦田鍬先去王宮復了命,接著就回家老婆孩子熱炕頭了,而高表仁則先是被安排住進了驛館,然後又被告知數日後我們的王後將在飛鳥寺見您。

飛鳥寺也叫法興寺,位於飛鳥,由蘇我馬子建於公元596年,除去他爹當年用來放佛像蓋的那幾間小佛堂,這寺其實算得上是日本歷史最悠久的寺廟,在舒明天皇那會兒,因為放眼全國也沒幾間像樣的拜佛場所,所以那兒更是堪比國寺,級別相當之高。

約定的日子很快就到了,那一天,幾乎全飛鳥的王公貴胄們都雲集在了飛鳥寺,以便一睹天朝使者的尊容。

舒明天皇的大老婆叫寶皇女,名字聽起來似乎蠻嫩的,但其實這一年已經三十八歲了。

雖然場面上說是在飛鳥寺接待大唐使者,其實本質上也就是一群人簇擁著高表仁在寺裏走一圈,一圈過後,高表仁似乎是覺得人活一輩子能這麽威風的機會也不多,於是又表示想再走一圈,寶皇女連忙表示您就是轉到天黑,我們也陪您陪到底。

高表仁聽了這話立刻喜形於色,說久聞倭國學我天朝禮儀學得很像,今日看您這待客之道,果然是有禮儀之邦的風範啊,我回國之後一定跟我家皇上如實稟報。

這是一段比較長的場面話,所以高表仁隨身帶來的翻譯一時間沒立刻蹦出詞兒來,而就在他斟酌的當兒,寶皇女突然一字一頓地開了口:“高大人若肯轉達我對大唐皇帝的誠意,那實在是最好不過了。”

說完,她以一種非常平靜的笑容看著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