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壹 第五章 第一次外交戰:倭五王的對華政策(第4/10頁)

此外,倭王濟在當政期間,還修建了一座規模壯觀的宮殿,本來這也不是什麽稀罕事,只不過這宮殿的位置比較特別,在選址的時候,天皇摒棄了祖宗的傳統,不再把家安在大阪,而是上了奈良,具體說來是今天的奈良縣高市郡明日香村,古時候的名字叫大和國飛鳥地區。

這地方在後來的兩三百年裏一直是日本的政治中心,而日本歷史上起始於公元593年的飛鳥時代,其語言也正是在此。

除了各種裏程碑之外,倭王濟還做過一件在日本古代史上比較震撼的事情。

話說在他剛剛繼位沒幾年的時候,因為那會兒他哥反正天皇,也就是倭王珍的陵寢還沒造完,所以遺體暫且還不能入土,得著專人妥善看管,做一些防腐工作。而負責此項任務的家夥叫玉田宿彌,乃是倭國重臣,他爹(一說爺爺)就是之前出現過的葛城襲津彥。

不過玉田宿彌這小子命不好,剛剛接手了這個重大任務之後就趕上了一場地震,因為那年頭日本國內的科學認知水平極其低下,一遇到地動山搖就以為世界末日來臨,嚇得那玉田宿彌二話不說當場抱頭鼠竄,找了一個安全的地方當起了鴕鳥。

於是這便犯下了大罪。

身為負責照看先王遺體的臣子,出了大事你第一個想到的應該是那具屍體而不是光顧著自己逃命,現在既然你逃了,不管遺體有沒有受損,都是一種罪過。

所以倭王濟派出大臣尾張連吾襲前去問責,可不曾想那玉田宿彌心知自己罪大惡極,幹脆一不做二不休,準備了一桌酒席宴請尾張連,背地裏卻在那席間安排了刀斧手,酒過三巡之後擲杯為號,剁得那哥們兒當下就成了一攤肉泥。

照常例,犯下這種違聖名殺欽差的勾當肯定難逃一死,但關鍵在於這家夥是玉田宿彌。

他爹是葛城襲津彥,他姐是磐之媛命,即倭王濟的親娘。也就是說,這次的罪犯是大王的親舅舅。再加上這廝還是將門虎子,手腕雖不如其父,卻也是好生了得,故而在聽到風聲之後,群臣普遍一片惶恐,有人還主動站出來勸諫大王,說玉田宿彌這小子勢力太大,真要處理他,搞不好就被反攻倒算了,所以幹脆就裝一次傻,由著他去吧,反正尾張連吾襲也不是什麽舉足輕重的大人物,死就死了吧,維護國內的穩定團結才是真正的重中之重。

但倭王濟卻全然不理會這些人,大手一揮然後迸出來四個字:把他做掉。

當然,不能強做,要有技巧地做。

數日後,倭王濟宣玉田宿彌覲見。

在宣召之前,他還讓人特地補了一句,說是請客吃飯,只要玉田宿彌願意誠懇前往,那麽對於之前地震和殺欽差一事,可以既往不咎。

也不知道玉田宿彌那天到底是吃了什麽吃壞了腦子,居然真會相信這種只要撮一頓就能免去彌天大罪的謊言,真的去了。

到達宴會現場之後,都還沒坐下拿筷子,倭王濟便一聲令下,底下刀斧手四出,將玉田宿彌紮了個五花大綁。

接著,大王宣布罪名,並當場下令拖出去砍了。

與此同時借著這次機會,倭王濟還玩了一次大規模的肅清,把一些平日裏就看著不爽的、腦後或許有反骨的刺兒頭們或殺或免地通通清理出了朝堂。

總體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開明且時常會打破陳舊規矩的統治者,同時他的行事手段也是前所未有的雷厲風行。

這樣的一個對手,現在站在了劉義隆的跟前。

而倒黴的劉義隆卻一無所知,他只知道倭王珍死了,眼前的這個使者是珍的兒子濟給派來的,除此之外一概不曉。

其實這也是中國歷來和日本相鬥多次吃虧的最大原因——我們總把對方想成是化外番邦蕞爾小國,而對方卻早就把我們給摸了個裏外門清。

當宋文帝劉義隆收下禮物之後,出乎意料的是倭國使者並沒有舊事重提,而是希望皇帝陛下能夠把已故先王的封號轉封給現任大王。

這是一個非常合情合理的事情,所以劉義隆並未吝嗇,下旨加封倭王濟為安東將軍、倭國王。

倭國使者謝恩而去。

劉義隆隱約感到這幫人可能還會再來。

他猜對了。

元嘉二十八年(公元451年),久違了八年的倭國使節團再次出現在了建康。

在送完貢品打完招呼之後,他們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希望劉宋方面賞自家大王濟(允恭天皇)一個職務,一個能夠都督倭、伽羅、新羅、任那、秦韓、慕韓六國軍事權的職務。

有個事得說一下,跟之前相比,這回倭國人給出的地名中,少了一個百濟,多了一個伽羅。

少掉的那個我們不去考證為什麽少,單來提一下那多出來的。

伽羅的具體位置如今已不可考,能夠確定的就是那地方位於朝鮮半島南部,極可能就在任那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