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壹 第一章 東漢初年,倭國使者初次到訪(第5/5頁)

這句狠話時至今日都有老一輩的日本人在說。

而關於米飯的傳說,在日本也不少見。

比方日本人自古便相信在每一俵大米中都住著七位神靈;再比方說大米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是日本全國通用的流通貨幣,而且相當過硬,在戰國時代以及之後的江戶時代,大米的產量乃是衡量一方諸侯強弱的重要標準。

今天日本人也依舊固守著要吃就吃自家所產的大米這一鐵則,盡管物資匱乏,食物需要大量進口,可唯獨大米的自給率卻是百分之百。

總而言之,大米對於日本人而言非常重要,就算將其稱為日本人靈魂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不為過。

話說回來,中國的存在,大大推進了日本的歷史進程,也大大加速了日本的生產力。這是好事,但也是壞事,至少對於帥升而言是這樣的。如果全日本得到中國援助的只有他這一個部落,那該多好啊,這樣一來他就能拿他的鐵矛鐵槍去戳人家的木棍石斧。

帥升的基本心態多半就是如此,所以他才會特地帶團來到洛陽,向漢朝政府鄭重聲明一個倭國原則,主要是為了能夠獨占來自中華的各種先進技術和文明物產。

當然,求人不能空手來,這個亙古不變的定理帥升也非常明白,所以他此次到訪洛陽,還特地帶了一份厚禮——“生口”一百六十名。

當時日本所處的時代在學術上被稱作彌生時代,雖然在各方面依舊原始,但也總算漸漸有了一些文明的曙光,至少在社會階級方面,因受中國方面的多年熏陶影響,已經有了相當鮮明的層次分化。

在每一個部落裏,最大的那個叫大王;大王下面設有百官,人稱大夫;普通的老百姓叫下戶;比下戶更為下賤的叫生口,也就是奴隸。

奴隸的待遇在世界各國應該都差不多,盡管是人類,但也僅僅只是生理上而已,只要主人願意,可以隨時打殺抑或是當成禮物送給別人。

帥升之所以要送中國生口,多半是因為那會兒的日本實在太窮,既然自稱是倭國國王如果再送人三百條魚幹那實在是挺不合適的,幹脆,送人吧。

不過你可千萬別小看人,要知道那會兒的日本地少人寡,一個部落的人口了不起也就數千,能幹活打仗的精壯漢子不過數百,能一下子給出生口一百六十人,而且還是健康活潑無病無災的,那可是下了血本的行為。

但這種想吃獨食的願望似乎並未得到漢安帝的認可,雖然他微笑著收下了這些生口,然後親切地對帥升說了幾句勉勵的話,可除此之外卻再無任何表示,帥升原本期待著漢朝能像五十年前一樣賜金印一枚上刻漢倭國王之類的詞兒,不過這顯然只是一廂情願的幻想罷了。

帥升走了,留下了生口,帶走了遺憾,回到了自己的祖國,隨後,又沒了音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