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編 近代史 第九章 太平天國和撚黨之役

滿族占據中國,倏忽二百年了。雖然他治理中國之法,還是取之於中國,然而在民族主義上,總欠光晶。加以他政治腐敗,國威陵替;五口通商之役,以堂堂天朝,而割地賠款於海外夷人,這在當日,確是個非常之變。英雄豪傑,豈得不乘時思奮?於是霹靂一聲,而太平天國以起。

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是廣東花縣人。他以一八一二年誕生,恰在民國紀元之前百年。他是有志於驅除異族,光復河山的人。要做光復事業,不得不和下層民眾結合,乃不得不借助於宗教。廣東和外國交通早,西教輸入的年代亦久。所以洪秀全所創的上帝教,頗與基督教相近。以耶和華為天父,基督為天兄,而自稱為基督之弟。和馮雲山等同到廣西傳布,信他的人頗多。大多數都是貧苦的客民。一八四七、四八年間,廣西年荒盜起,居民倡團練自衛,和教中人頗有沖突。秀全乘機,以一八五〇年六月,起事於桂平的金田村。

時廣西盜賊甚多,清朝派向榮等剿辦,不利。洪秀全以起事的明年,據永安。始建太平天國之號,自稱天王。又明年,突圍而出。攻桂林,不克。乃北取全州,浮湘而下。為江忠源鄉勇所扼,改由陸道出湘東。攻長沙,亦不克,而清援軍漸集,乃舍之,北出洞庭。克嶽州,遂下武、漢。沿江東下,直抵江寧,建為天京。時為一八五三年。

當洪秀全在永安時,有人勸他,由湘西出漢中,以圖關中。秀全不能用。及克武、漢,又有主張北上的,以琦善統大兵扼河南,不果。天京既建,清向榮以兵踵至,營於城東孝陵衛,而琦善之兵,移駐揚州,是為江南、江北兩大營。太平軍殊不在意。當時派兵兩支:一自安徽出河南北伐,一沿江西上。後來北伐的兵,因形勢太孤,雖經河南、山西,打入直隸,畢竟為清兵所殲滅。這個從太平軍一方面論起來,實在是件可惜的事。注723其西上之兵,則甚為得勢。再破安慶、九江,占據武、漢,並南下嶽州、湘陰。

此時清朝的兵,不論綠營、八旗,都不足用,乃不得不專靠鄉勇。當時辦團練的地方很多。而湘鄉曾國藩,以在籍侍郎,主持辦團之事。國藩仿戚繼光之法,倡立營制。專用忠勇的書生,訓練誠樸的鄉農。又創立水師,以期和太平軍相角逐。遂成為太平軍的勁敵。湘軍以一八五四年,出境作戰。初出不利。旋復戰勝,克復嶽州。又會湖北兵復武、漢。然進攻九江不能克;而石達開坐鎮安慶,遣兵盡取江西州縣;國藩孤居南昌,一籌莫展,形勢甚危。長江中流,太平軍仍占優勢。而天國於是時顧起了內訌,遂授清軍以可乘之隙。

洪秀全的為人,似長於布教,而短於治政和用兵。既據天京之後,就深居簡出,把軍國大事,一切交給楊秀清。旋又相猜忌,乃召韋昌輝,使殺秀清。石達開聞變回京,昌輝又殺其家屬。達開縋城而遁。自此別為一軍,不復受天京節制。秀全又使秀清余黨,殺掉昌輝。於是太平軍初起諸人略盡,注724遂呈散漫之象。清軍乘之,以一八五七年冬克武、漢。明年春,又復九江。胡林翼居武昌,籌餉練兵,屹為重鎮。太平軍僅據安慶和天京相犄(jī)角,形勢就很危險了。

然而太平軍中,還有後起之秀,足以支持危局的,那就是李秀成。其時清軍上流一方面,分遣陸軍攻皖北,水軍攻安慶。下流一方面,向榮的江南大營,前此被太平軍攻破,清朝用其部將張國梁,主持軍事,注725於九江失陷之際,再逼天京而軍。此時撚(niǎn)黨已盛於江北。李秀成和其首領張洛行相聯絡,把皖北的軍事,交托悍將陳玉成,而自己入京輔政。玉成殲湘軍精銳於三河集,安慶之圍亦解。李秀成知道江南大營的餉源,出於浙江。其時江北大營,已不置師,歸江南大營兼統,泛地更廣。乃出兵陷杭州,以搖動其軍心。又分軍擾亂各處,以分其兵力。而突合各路的兵猛攻之,大營遂潰。國梁走死。蘇、松、常、太,相繼皆下,太平軍的形勢又一振。

然而大廈非一木所能支,單靠一個忠勇善謀戰的李秀成,到底不能挽回太平天國的末運。清朝此時,胡林翼已死,乃用曾國藩為兩江總督。發縱指示之責,集於國藩一身。國藩使弟國荃攻圍安慶。陳玉成不能將將,諸將都不聽命,遂不能救。一八六一年,秋間,安慶陷落。玉成戰敗走合肥,為苗沛霖所執,送於清軍,被殺。曾國藩乃薦沈葆楨撫贛,左宗棠撫浙,以敵太平軍方面李世賢、汪海洋的兵。使鮑超、多隆阿等分攻皖南、北。都興阿鎮守揚州。而使曾國荃沿江東下,楊嶽斌、彭玉麟以水師為之聲援,以逼天京。又使李鴻章募兵淮、徐,以圖蘇、松。李秀成力勸洪秀全出兵親征,不聽。請與太子俱出,又不聽。秀成曾一度出兵江北,因張洛行已被擒,亦無成功。只得守了蘇州,和天京作為聲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