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編 近代史 第六章 清代的武功(第2/3頁)

其對於西南,則因廓爾喀侵犯西藏,於一七九二年,遣福康安把他打破。廓爾喀人請和。定五年一貢之例。廓爾喀東邊的哲孟雄,本來服屬於西藏;更東的布丹,則當雍正年間,即已遣使來進貢;也當然成為中國的屬國。清朝因為防護西藏起見,乃提高駐藏大臣的職權,令其在體制上和達賴、班禪平等。又頒發金奔巴兩個:一個藏在北京雍和宮,一個藏在西藏大昭寺。達賴、班禪和大呼圖克圖出世有疑義時,就在這瓶中抽簽。所以管理西藏的,也漸漸嚴密了。

以上所述,是清朝對於西、北兩方面的武功。至於南方,歷代對外的關系,比之西北,似乎不重要些。然至近代,隨著世運的進化,而其關系亦漸次重大。原來在南方,和中國緊相鄰接的,便是後印度半島。自唐以前,安南本是中國的領土。其余諸地方,開化的程度很淺。自宋以後,安南既已獨立,而半島的西北部,又日益開化。南方的國際關系,也就漸形復雜了。當明初,西南土司,以平緬、麓川為最大。其南為緬甸。又其南為洞吾。又其南為古剌。其在普洱之南的,則為車裏。車裏之南為老撾。老撾之南為八百。這時候,中國的領土,實尚包括伊洛瓦底江流域,和薩爾溫、湄公兩江上遊。平緬、麓川,在元代本為兩宣慰司。明太祖初命平緬酋長思氏,兼轄麓川。後來又分裂其地,設立若幹土司。思氏想恢復舊地,屢次造反。自一四四一後十年間,明朝嘗三次發兵征討,卒不能克,僅立隴川宣撫司而歸。思氏在當時,本有統一後印度半島西部的資格。自為明所破壞,亦終至滅亡。於是緬甸日強。一五八三年,因寇邊,為明將劉(tīng)所擊破,然明亦僅定隴川。自此中國對西南,實力所至,西不過騰沖,南不過普洱附近,就漸成為今日的境界了。

緬甸酋長,本姓莽氏。一七五四年,為錫箔江夷族所殺,木梳土司雍籍牙,入據其地。取阿瓦、平古剌。至其子孟駁,又並阿剌幹,滅暹羅,國勢頗盛。一七六五年,遂寇雲南邊境。高宗兩次發兵,都不能克,僅因其請和,許之而還。暹羅是當明太祖時,受封於中國的。既為緬甸所滅,其故相鄭昭——本是中國潮州人——起兵恢復。以一七七八年即王位。旋為前王余黨所弑。養子華,注697定亂自立。以一七八六年,受封於中國。緬人怕中國和暹羅夾攻他,才遣使朝貢請封。安南黎氏,自離中國獨立後,至一五二七年,而為其臣莫氏所篡。至一六七四年,乃得完全恢復。注698當復國之時,實賴其臣阮氏之力。而鄭氏以外戚執政。阮氏和他不協,南據順化,形同獨立。至清高宗時,又為西貢的豪族阮氏所破。注699並入東京,滅鄭氏,留將貢整守之,貢整想扶黎拒阮,又為阮氏所破。時為一七八六年。清高宗出兵以討新阮,初破其兵,復立黎氏末主。後復為阮氏所襲敗,亦因其請和,封之而還。清朝對於安南、緬甸的用兵,實在都不得利。但是中國國力優厚,他們怕中國再舉,所以雖得勝利,仍然請和,在表面上,總算維持著上國的位置。

至清朝對於川、滇、黔、桂諸省的用兵,雖然事在疆域之內,然和西南諸省的開拓,實在大有關系,亦值得一述。原來西南諸省,都系苗、傜(yáo)、倮㑩諸族所據。雖然,自秦、漢以降,久列於版圖,而散居其地的種落,終未能完全同化。元時,其酋長來降的,都授以土司之職,承襲必得朝命。有犯順、虐民,或自相攻擊的,則廢其酋長,代以中國所派遣的官吏,是之謂改流。雖然逐漸改流的很多,畢竟不能不煩兵力。湖南省中,湘江流域,開辟最早。澧、沅、資三水流域,則是自漢以降,列朝逐漸開拓的,至清朝康雍時代,辟永順和乾州、鳳凰、永綏、松桃等府廳,而大功告成。貴州一省,因其四面閉塞,開辟獨晚。直至一四一三年,注700始列於布政司。而水西安氏、水東宋氏,分轄貴陽附近諸土司;和播州的楊氏,仍均極有勢力。注701明神宗時,播州酋楊應龍叛。至熹宗時,調川、滇、湖南三省之兵,然後把他打平。其時水東宋氏已衰,而水西安氏獨盛。到毅宗初年,才告平定。於是貴州省內,惟東南仍有一大苗疆,以古州為中心。注702而雲南東北境,有烏蒙、烏撒、東川、鎮雄四土府。注703西南部普洱諸夷,亦和江外土司,勾結為患。清世宗以鄂爾泰總督雲貴,到底把雲南諸土司改流。鄂爾泰又委任張廣泗,把貴州的苗疆打定。此等用兵,雖一時不免勞費,然在西南諸省的統治和開發上,總可算有莫大利益。惟四川西北境的大小金川,高宗用兵五年,糜餉七千萬,然後把他打下,注704那就未免勞費太甚。亦可見清高宗的舉措,都有些好大喜功,而實際則不免貽累於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