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編 中古史 第二十一章 隋唐的武功

隋、唐兩代的武功,是互相繼續的。隋朝的武功,雖不如唐朝之盛,然而是唐朝開拓的先聲。其規模,較漢代尤為廣遠。這也是世運進步,交通日益發達的緣故。

中國歷代的大敵是北狄。隋、唐時代,自然也是如此。後漢時,匈奴敗亡,鮮卑繼續據其地,已見第七章。兩晉時,鮮卑紛紛侵入中國,於是丁令入居漠北。丁令,便是今日的回族。注366異譯稱敕勒,亦作鐵勒,中國人稱為高車。當拓跋魏在塞外時,今熱、察、綏境諸部落,殆悉為所並。只有熱河境內的奚、契丹,未全隨之入中國。注367又有一個部落,稱為柔然的,則始終與之為敵。從魏孝文遷都以前,北魏根本之地,實在平城。所以其防禦北族,較侵略中國,更為重要。太武帝之世,曾屢出兵擊破柔然。柔然敗後,逃至漠北,收服鐵勒之眾,其勢復盛。太武帝又出兵征討,把他打敗。這時候,鐵勒之眾,降者甚多。太武帝都把他遷徙到漠南。柔然遂不能與魏抗。這是公元四百二三十年間的事。東西魏分立後,柔然復強。然其勢不能久。至公元五五二年,遂為突厥所破。突厥也是回族,興於金山的。注368既破柔然之後,又西破(yè)噠。盡服西域諸國。其最西的可薩部,直抵亞洲西界,與羅馬為鄰,東方則盡服漠南北諸族。其疆域之廣,遠過漢時的匈奴。

然而突厥聲勢雖盛,其組織卻不甚堅凝。各小可汗的勢力,都和大可汗相仿佛。隋文帝於是運用外交手腕,先構其西方的達頭可汗,和其大可汗沙缽略構兵。突厥由是分為東西。後又誘其東方的突利可汗,妻以宗女。其大可汗都藍怒,攻突利。突利逃到中國。隋處之於夏、勝二州之間,注369賜號曰啟民可汗。都藍死後,啟民因隋援,盡有其眾。於是突厥一時臣服於隋。隋末大亂,華人多往依突厥。突厥復盛。控弦之士至百萬。北邊的群雄,無不稱臣奉貢。便唐高祖初起時,也是如此。注370天下定後,還很敷衍他。而突厥貪得無厭,仍歲侵邊,甚至一歲三四入。太宗仍運用外交手腕,離間其突利可汗。注371而是時突厥的大可汗頡(xié)利政衰,北邊諸部多叛。又連遭荒歉。公元六三〇年,頡利遂為太宗所擒。突厥或走西域,或降薛延陀,而來降的尚十余萬。太宗初用溫彥博之言,處之河南。後來又徙之河北。這時候,薛延陀繼據漠北。公元六四四年,又為太宗所滅。回紇繼居其地。率先鐵勒諸部,尊中國的天子為天可汗。突厥的遺眾,也曾屢次反叛,然都不成大患。到六八二年,骨咄祿自稱可汗,中國就不能平定。骨咄祿死後,弟默啜繼之。盡復頡利以前舊地,大舉入攻河北,破州縣數十。武後興大兵數十萬禦之而不勝。直到公元七四四年,玄宗才乘其內亂,出兵直抵其庭,把他滅掉。至於西突厥,則是公元六五七年,高宗乘內亂,把他滅掉的。西突厥在當時,本是亞洲西方惟一的大國。西突厥滅亡後,諸國皆震恐來朝,中國所設的都督府州,遂西至波斯。

蔥嶺以東,漢時十六國之地,後來互相吞並,其興亡不盡可考。唐時,高昌、焉耆、龜茲(qiū cí)、於闐、疏勒較大,太宗於高昌、焉耆、龜茲三國,都用過兵。其余小國,則皆不煩兵力而服。

青海本羌地。晉時,為鮮卑吐谷渾所據。至後藏,則為今藏族興起之地。其族之北據於闐,注372臣服蔥嶺以西,和波斯兵爭的為噠,為突厥所滅。而印度阿利安人,又有一支入藏,居於雅魯藏布江流域,是為吐蕃王室之祖。注373吐蕃至唐時始強。太宗時,因求尚主不得,入寇松州。注374太宗遣將擊破之。然仍妻以宗女文成公主。公主好佛,是為吐蕃人受佛教感化之始。至今還尊為聖母。棄宗弄贊尚主後,對中國極其恭順。死後,其大臣欽陵、贊婆等專國,才猾起夏來。東滅吐谷渾,西破西域四鎮。注375高宗、武後時,與之戰爭,屢次失敗。武後時,王孝傑恢復四鎮之地,吐蕃對西域一方面,稍受牽制,而中宗時,又畀以河西九曲之地。注376由是河洮之間,受禍尤烈。直到玄宗時,才把它恢復過來。

印度和中國,雖久有宗教和商業上的關系,至於國交上的關系,則很少的。唐時,有個和尚,法名喚做玄奘,即是後來被尊為三藏法師的,因求法至印度。這時候,印度烏萇國的屍羅逸多二世在位。遣使入貢。太宗又遣王玄策報使。玄策至其國,適值屍羅逸多薨逝,其臣阿羅那順篡立。發兵拒擊玄策。玄策走吐蕃西鄙,發吐蕃、泥婆羅注377兩國的兵,把他打敗,擒阿羅那順送闕下。這要算中國對西南,兵威所至最遠的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