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編 上古史 第十四章 上古的社會(第2/2頁)

貨幣的發達,是大有助於商業資本,而亦是大有影響於社會經濟的。於此亦得說其大略。我國最早用作交易中之物,大約是貝,次之則是皮。這是漁獵和畜牧時代所用。至農耕時代,則最貴重的,是金屬的耕具或刀;而布帛米谷等,亦用為交易之具。後來用社會上所最貴的銅,依貝的形式,鑄造起來,而以一種農器之名名之,則為錢。至於珠、玉、金、銀等,則因其為上流社會的人所貴重,間亦用以交易。大概是行於遠處,用以與豪富的人交換的。《史記·平準書》說:“大公為周立圜(yuán)法。黃金方寸而重一斤。錢圜函方,輕重以銖。布帛廣二尺二寸為幅,長四丈為匹。”可見黃金、銅錢、布帛三者,是社會上最通行的貨幣。然而別種東西,亦未嘗不用。秦並天下,黃金的重量,改以鎰(yì)計。銅錢的形式,仍同周朝,而改其重為半兩。珠、玉、龜、貝、銀、錫等,國家都不認為貨幣,然亦“隨時而輕重無常”。三代以前,貨幣制度的轉變,大略如此。

【注釋】

注168 《周官·小司寇》。

注169 《詩經·碩鼠》。

注170 《孟子·滕文公上》:孟子對滕文公欲行井田之問,“請野,九一而助。國中,什一使自賦。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畝”。案圭田就是畦田。畦田是地形既不方正,而又高低不等的。古代算法中,算此等不平正的面積的法子,就謂之畦田法。

注171 參看上章。

注172 《孟子·滕文公上》。

注173 《荀子·富國》。

注174 《考工記》:“粵無镈(bó),燕無函,秦無廬,胡無弓車。粵之無镈也,非無镈也,夫人而能為镈也。燕之無函也,非無函也,夫人而能為函也。秦之無廬也,非無廬也,夫人而能為廬也。胡之無弓車也,非無弓車也,夫人而能為弓車也。”《注》:“此四國者,不置是工也。言其丈夫人人皆能作是器,不須國工。”

注175 所以古代的商人,才智獨高,如鄭弦高等,至能矯君命以紓國難,即因其周歷四方,聞見廣博之故。《左氏》昭公十六年:鄭子產對晉國的韓宣子說:“昔我先君桓公,與商人皆出自周,庸次比耦(ǒu),以艾殺此地,斬之蓬蒿藜藿而共處之。”遷國之初,要帶著一個商人走,就因為新造之邦,必需之品,或有缺乏,要藉商人以求之於外之故。

注176 《孟子·滕文公下》。

注177 《史記·貨殖列傳》。

注178 《孟子·梁惠王上》,《禮記·王制》。

注179 《周官·司關》。

注180 《孟子·滕文公上》。

注181 朱子《開阡陌辨》。

注182 《貨殖列傳》所載諸人便是。

注183 董仲舒的話,見《漢書·食貨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