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 一個新世界的形成

最終,所有事物融為一體,一條河從中穿行而過。這條河被世界上最偉大的洪流分割成許多分支,流過古老的巖石。在一些巖石上落下了永恒的雨滴。在巖石下,則銘刻著語言,其中一些詞語是屬於巖石的。

諾曼·麥克林《大河戀》,1976年

在歐洲,研究美國史的學者都很有可能無數次地被學生、同事、朋友、家人甚至是毫不相識的陌生人評論過,說他們研究的歷史不過只有短短幾百年而已。在說這些話的時候,那些人還常常帶著詭異的笑容,其用意不言自明:研究如此短暫的一段歷史一定是很簡單的事情。而且,且不論歷史的長短,誰需要去專門研究它呢?我們誰會不知道它呢?我們難道不都是徹底地被灌輸了美國文化,或者在有些人看來,是被美國文化所感染麽?美國文化難道沒有通過電視、電影、流行文學和互聯網滲透進我們的生活中麽?我們難道不是和熟悉自己的國家一樣熟悉美國的文化和政治麽?甚至我們還可能熟悉美國多過於自己的國家。又或者說,也許在美國主導的媒體和網絡傳播背後,根本沒有什麽文化可言。我們生活在地球村,街角的商店是一家7-11(7—ELEVEN)。美國人難道不是和我們穿著一樣的衣服、吃著一樣的食物、聽著一樣的音樂、瀏覽著一樣的網站麽?美國歷史已經深深地鐫刻在世界史之中,從東海岸地區的政治圖景到南部地區經歷過諸多種族問題的社會圖景,從達科他州的印第安部落居住地到得克薩斯州、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的邊境之地,都刻下了美國的歷史。但美國歷史又比這些要宏大得多。它在好萊塢的電影中被曲解,在普利茅斯巖上的歷史遺跡中被發現,並且還在一系列地點被紀念——首先是在瓦利福奇、斯通斯河和葛底斯堡,之後又遍及全球,在馬恩河和貝洛森林、在諾曼底的奧馬哈海灘、越南美山。為什麽要探索美國呢?它無處不在。

然而,美國又是不存在的。美國在消失。如果我們凝望、注視足夠長的時間,它也許會從我們的眼前消失不見。它已經悄悄走開,進入到一個大西洋範式(Atlantic paradigm)之中,也就是“美洲”範式。因為美國在自己的全名裏自私地用了“美利堅”(美洲)這個名字,因此對於那些其他美洲國家而言,美國就被當成了一種潛在的威脅。對於這些國家而言,它們生活在這個帝國主義超級大國的陰影之下,而這道陰影也在邊境之地將美國和其南方鄰國分隔開來。每年都有上百人在試圖跨越致命邊境、奔赴新世界時死去。如今,這個新世界的陰影已經延伸到了舊世界中。從1945年美國向日本投射原子彈,到如今的“反恐戰爭”,我們難道不是一直生活在這個超級大國的陰影中麽?這個陰影如今穿透世貿中心上空漂浮的碎片,在恐怖襲擊暴行之後的報復行動中變得更加陰暗。

有些人擔心這個世界上最後的超級大國會繼續擴張自己的力量。對於這些人而言,也許還存有一線希望。一些人認為,只要否認美國為自己標榜的名號,就可以反擊、否定和削弱美國的文化、軍事和政治優勢。借助語言的力量,也許可以有力地削弱這個帝國的力量,迫使其承認自己既不是世界的首領,也不是美國前國務卿馬德琳·奧爾布賴特(Madeleine Albright)在1998年所說的那個“不可或缺的國家”。相反,借用社會學家邁克爾·曼(Michael Mann)的話,可以把它描述為一個“沒有凝聚力的帝國”。這是一個陰暗壓抑的帝國,人們只能慶幸其帝國和軍事野心還沒有獲得更多的凝聚力。其他一些人認為,這個世界需要歷史學家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所稱的“自由帝國”,需要一個被良知與商業並行驅使、維護全球穩定和安全的新的“巨人”。因此,美國缺乏凝聚力、缺乏強大帝國的動力,對於美國自身以及全世界來說都是一個問題。另外一些人對美國的國內建設而不是國際影響更感興趣,他們認為美國僅僅是很多國家中的一個,擁有現代民族國家本身固有的復雜性和矛盾性。不過,還有一些人並不認為美國是一個民族國家。甚至有一些人認為,美國根本就不是一個國家。

長期以來,民族主義一直被掩埋在一個外部強加的、支配一切的社會和政治意識形態之下。隨著冷戰結束、柏林墻倒塌、蘇聯解體這一系列國際事件的發生,民族主義重新顯現,學界對於民族主義的興趣也與日俱增,因而,這個現代國家的民族起源又一次受到了學者的檢視。不過,沒有一種民族範式可以適用於美國。這個移民國家說得好聽點是一個多元國家,說得難聽點就是一個非國家行為體——一個相互抵觸的不同民族的組合體,它被種族、宗教和語言的爭執所撕裂,其中只會有文化的混亂,而不會出現一個具有凝聚力的國家,更不要提一個具有凝聚力的帝國。不過,隨著爭論的繼續,越來越多人將美國視作一個由公民國家主義(civic nationalism)凝聚在一起的公民國家。事實上,這不過是舊瓶裝新酒,這個新術語實質上正是之前有些人可能更習慣使用的“美國信條”(American creed)。雖然這些爭論也注意到,美國身份從一開始就是建立在排他性的白人種族核心基礎之上,並將土著人、非白人、女性和非新教信徒都排擠到邊緣,但爭論的重點還是越來越多地轉向了美國身份中具有包容性的公民理想。這種公民理想形成的基礎正是《獨立宣言》——這個國家的國本、宗旨,它摒棄了舊世界價值觀,開啟了新世界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