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明朝vs日本、明朝vs荷蘭、明朝vs英國、明朝vs西班牙(第3/8頁)

(2)西班牙、荷蘭亮劍台灣

台灣是個風景迷人之地,海岸上懸崖壁立,樹木蓊郁蔥蘢,在蔥蘭疊翠的獅球嶺後面,是基隆城。夜晚遙見崗巒起伏之處閃著點點漁火,一輪圓月當空照,夜色幽藍,海水潮起潮落,讓人心醉。也正是台灣迷人的景色,富饒的物產引來了西方殖民者的貪欲。

1604年,第一次侵略澎湖失敗後,荷蘭人沒有就此罷休,澎湖列島與台灣始終被列入其計劃占領的名單中。1621年荷蘭人獲取重要情報——西班牙人要占領台灣,於是荷蘭人打算先下手為強。荷蘭巴達維亞總督決定先攻擊澳門的葡萄牙人,如不能攻陷,則在澎湖尋找適當的港口,先於西班牙人占領台灣。1622年,荷蘭將領雷爾生率一千零二十四人乘八艘戰艦進攻澳門,被葡萄牙人擊退。1623年7月23日,荷蘭海軍司令高文律率一艘大型戰艦、四艘小型戰艦占領澎湖。10月,高文律來到廈門想和明朝談判,用和平方式使對澎湖的占領合法性,但由於中國海軍提前得到了情報,所以他一登陸就被中國海軍逮捕後殺死,此時船上的荷軍還不知道他們的司令的下場。

於是明軍派人和荷蘭人說你們的司令正在我們擺的宴席上吃飯,你們也一塊來吧。荷蘭人一看,中國人挺好,咱們占他們的地盤,他們還給咱們吃的。於是荷蘭人除留少數人守船外其余就都上岸去參加宴席,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時,荷蘭人都感覺自己腹中一陣陣疼痛,“不好,有毒!”一個荷蘭人大叫,隨後他們一個個痛苦倒地。

這批荷軍就這樣被毒死了,明軍守備王夢熊趁夜以幾十艘小船假扮漁船靠近荷軍戰艦實施火攻,荷軍大型戰艦被燒毀,四艘小船被燒毀一艘,荷蘭海軍狼狽逃回。1624年崇禎在北方努爾哈赤強大的軍事壓力下還是下了收復澎湖的決心,於是派南居益率二百艘戰艦載一萬人攻打澎湖。荷蘭人還算聰明,知道雙方實力相差太大,形勢於己不利,故而還沒打就退出澎湖,並與明軍總兵俞咨臬(俞大猷之子)交涉,俞咨臬說只要荷蘭人退出澎湖既可。在明軍強大的壓力下,荷蘭人於8月24日豎起白旗投降,隨後退至台灣安平,在台灣建立熱蘭遮和赤崁城兩個軍事基地。當時窮於應付動蕩時局的明朝沒有徹底殲滅荷蘭人,對其占領台灣采取默認態度,不能不說是一個莫大的遺憾。

在荷蘭人占領台灣安平後,西班牙人也來了,他們攻陷台灣基隆。此後的事情正如兩百年後的日俄戰爭一樣,西方列強在中國土地上展開爭奪戰,而中國人則袖手旁觀,這也不能不說是中國人的一種悲哀。當時,福建巡撫鄒維璉在向崇禎匯報荷軍情形時這樣說:“紅毛一番遠去中國四萬裏,晨昏晝夜皆相反……其人深目長鼻,赤須朱發,其性賊虐,尚仇殺,諸夷畏之。其舟長五十丈,橫廣六七丈,名曰夾板,內有三層,皆置大銃外向,可以穿裂石城,震數十裏,人船當之粉碎,是其流毒海上之長技有如此者。”崇禎已經被李自成、張獻忠、皇太極搞得焦頭爛額了,自然沒工夫理會荷蘭人了。

一開始荷蘭人與西班牙人勢均力敵,兩邊兵力都很少,直到1641年由於荷蘭人援兵到來,均勢被打破,1641年8月24日,荷蘭上尉特佳率三艘戰艦載三百人至基隆,將基隆外圍村落燒毀,並要求占據基隆的西班牙人投降,被拒絕。其實西班牙是死要面子,他們在台灣的兵力很弱,只有西班牙軍五十人,菲律賓兵三十人,中國漢奸的偽軍一百三十人,還有從非洲買來的二百名奴隸。在向馬尼拉的西班牙殖民地求援後也只得到兩門火炮和不到二十人。1642年8月17日,荷軍在又得四百人增援後開赴基隆,向城內射擊,十天後西班牙人投降,從此西班牙被迫退出在台灣的角逐,台灣由荷蘭一家獨占,史稱“荷據時期”。

直到1662年,鄭芝龍之子鄭成功才將荷蘭人趕走,不過這將是下冊書我們會講述的內容。

(3)英荷葡日澳門混戰

荷蘭人除了發動過對澎湖的侵略外,還先後五次侵略澳門。1601年荷蘭第一次攻澳門,被葡萄牙人擊退,二十名荷蘭人被俘,其中十七人被絞死,三人被送到馬六甲關押。1604年荷蘭海軍上將率軍攻澳門,因刮大風而使船漂到澎湖,在澎湖荷蘭人知道了台灣的富饒,為前文第二次中荷澎湖之役埋下了禍根。1607年不甘心失敗的荷蘭人第三次攻澳門,結果被葡萄牙六艘軍艦趕跑了。1622年荷蘭人決心不再單幹,而是把英國拉過來,他們組成了一只龐大的艦隊,共有荷艦十二艘,士兵一千零二十四人,英艦四艘,他們在6月22日抵達澳門。23、24日英荷聯軍猛攻澳門,他們攻上了海灘,向東望洋炮台推進,葡軍頂不住這淩厲的攻勢,處境十分被動,荷軍很快沖上了東望洋炮台,澳門城敲響了警鐘,澳門軍民紛紛拿起武器共同抗擊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