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蝴蝶效應:婚外情導致明朝滅亡?(第2/8頁)

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造反,朝廷既要撥款賑災,也要撥軍費鎮壓起義,財政赤字極為嚴重,而此時一個官員因為搞小三的緣故最終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這個官員叫毛羽健,毛羽健在京城當禦史,他這人怕老婆,1628年的一天,毛羽健好不容易把老婆哄回老家去探親,老婆前腳剛走,毛羽健馬上就偷偷納了一房小妾。可這事還是被遠在千裏之外的老婆知道了。老婆大怒,當即星夜趕往北京。正當毛羽健和小老婆在床上顛鸞倒鳳之時,老婆從天而降。

毛羽健的老婆之所以這麽快就從家鄉趕到北京,是因為她乘坐驛站的車馬,享受驛站提供的便利服務。在古代,驛站兼有政府招待所、國家郵局和信息傳遞中心的職能。正是通過眾多驛站,帝國中樞和地方各級政府之間的聯系才能暢通無阻。

毛羽健因此痛恨驛站制度,為此,他向崇禎上了一道奏章,說現在朝廷財政赤字如此嚴重,應該開源節流,而驛站正可以裁撤來省一筆開銷。

崇禎聽了怦然心動,於是下令,幹脆全國的驛站統統停辦,所有驛站工作人員一律不再聘用。也就是說,由於毛羽健納妾,全國數以萬計的驛站工作人員一夜之間全部失業。受裁撤驛站影響最大的,要數陜西。《明季北略》說:

秦晉土瘠,無田可耕,又其民饒臂力,貧無賴者,藉水陸舟車奔走自給,至是,無所得食。未幾,秦中叠饑,鬥米千錢,民不聊生,草根樹皮剝削殆盡……又失驛站生計,所在潰兵煽之,遂相聚為盜,而全陜無寧土矣。

無以謀生的下崗驛站人員中,有一位叫李自成,正因李自成下崗,導致他去給地主當差,從此每天住在地主家,每天不在家,他老婆就紅杏出墻,他得知奸情後殺了老婆,去投軍,在軍隊混不下去,最終,李自成造反,明朝滅亡。如果毛羽健不討小老婆的話,那麽李自成就依然會每天在驛站過著足可以溫飽的生活,那麽他根本不會造反,明朝就不會滅亡。這就是中國歷史上很著名的一個蝴蝶效應。

與此類似的還有東漢謀殺案導致羅馬帝國滅亡。東漢和帝時大將軍竇憲殺了竇太後寵信的劉暢,竇太後大怒,竇憲自請出擊北匈奴以贖罪,結果竇憲出塞五千裏,將北匈奴徹底打殘。北匈奴西遷,原北匈奴之地空了,於是鮮卑乘虛而入,占據這一帶。在鮮卑的壓力下,原來在外蒙一帶的羯族、氐族、烏桓族紛紛內遷,成為日後五胡之亂的源頭。而北匈奴的西遷更引起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北匈奴打到歐洲,把日耳曼人殺得大敗,日耳曼人進入西羅馬帝國境內,最終逐漸掌握西羅馬帝國政權,476年廢掉最後一任西羅馬帝國皇帝,西羅馬帝國滅亡。

不過,這種蝴蝶效應其實是一種很淺層的看法,是小歷史的因果觀,以真正的大歷史觀來衡量,絕非如此簡單。歷史不是一個個事件通過因果關系而單純疊加推理而能演進的,趙焰在《晚清有個李鴻章》中說過這樣一段話:

歷史是有宿命意味的,宿命意味是指歷史從來無法復制,也無法克隆,它永遠只有一個結果,也只有一種可能性。就歷史本身來說它掌控不了自己,與歷史依附在一起的人物也是如此,從絕對意義上說歷史與人類是沒有關系的。歷史本身的進退維谷,千變萬化與所攜帶的人類幾乎無關。歷史與人類的關系更像是滔滔河水所攜帶的沙子,那些細微渺小的沙子與河水是無法融為一體的。人類無法改變歷史的進程,甚至無法左右歷史的細節。

所謂歷史的細節稍有轉軌而人類歷史進程就會改變,其實是很唯心的說法。歷史是按照社會進程慣性的總趨勢來發展的,一個逆天而行的大人物如果成功,也只能說他在社會的轉型階段利用了大多數人的心理狀態,從而把社會轉型到貌似看起來對多數人有利的狀態。當精英階層發現受騙而廣大蒙昧者尚未覺醒之時,精英階層則會推動社會向著與這個逆天而行的獨裁者相反的軌跡運行,最後運行到起碼比先前要好的社會類型。表面看起來,因為獨裁者的逆天而行社會進程發生了曲折,而實際上這個曲折階段也正是人們在選擇道路中所必經的階段。社會進程的發展也與人生的發展異曲同工,人生是吃過虧,挨過虐,享過福,受過罪,碰過壁,折騰一通,發現自己又回到了起點。其實這很正常,因為你不轉這一圈,就不可能知道路該怎麽走,只有轉過這一圈,你才知道圈外的人生。歷史與人生同理:我們都不能由發展過程中的曲折而斷定這種曲折就改變了本來的軌跡與進程。因為我們任何人都壓根兒不知道歷史或人生怎麽發展。人與其他動物的最大不同,就是人類能夠記錄自己的歷史,後人可以憑借歷史來找到自己的歸屬,我們短暫的人生也因此不成為一幕滑稽劇。如果我們預先就知道了歷史的發展,而自己的人生只是按照既定軌道去演習,那麽這一切就真的成了滑稽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