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大搏殺(第2/7頁)

紅夷大炮不裝準星、照門,而用銃規決定發射仰角,銃規“以銅為之,其狀如覆矩,闊四分,厚一分,股長一尺,勾長一寸五分。以勾股所交為心,用四分規之一規分十二度,中垂全線以取準”。此炮作為長身管遠射圈的重型火炮,與西方同時期的長炮屬於一個類型。

當時明朝用於紅夷大炮發射的炮彈有三類:開花彈、實心彈、霰彈。開花彈是球體表面有一突出台體,高0.6厘米,直徑3厘米,台面中間有直徑約0.4厘米的圓形小孔,在小孔裏插上藥撚就行了。實心彈又稱葡萄彈,是由鐵或鉛築造而成,少量是由石塊磨成球體,這種彈主要用於攻城洞穿城墻工事,射程遠,但對殺傷人員而言威力不大,除非直接命中,而一旦被實心彈命中的話非死即殘。霰彈在當時是野戰火炮的大威力彈種,由數升鉛鐵小丸組成,射擊時可形成彈幕,殺傷力極大,但霰彈有致命弱點,射程太近,一般不超過一裏。

此後正是通過紅夷大炮打出去的開花彈將八旗鐵騎炸得血肉模糊。值得一提的是,在明朝大放異彩的開花彈,到鴉片戰爭時中國竟無人知曉,以至於李鴻章向德國克虜伯兵工廠訂購開花彈,曾國藩設立安慶軍械所重新引進開花彈。左宗棠在西北平叛時從明代炮台遺址挖出開花彈百余枚,不禁仰天長嘆,“三百年前中華已有此物,到如今竟然失傳,以至被列強欺淩”。那麽開花彈日後究竟是如何失傳的呢?本書會為您揭開真相。

除了配備紅夷大炮這樣的先進武器外,最核心的士兵方面袁崇煥也絕不懈怠,袁崇煥每日練兵,關寧鐵騎就在此時開始打造。

袁崇煥在遼東、在寧遠的一切部署都有孫承宗做堅強後盾。孫承宗在遼東選拔培養重用了袁崇煥、滿桂、趙率教等一批很能打的將領。經過四年的苦心經營,招募訓練了十幾萬遼軍,收復了四百余裏曾被後金軍隊占領的失地,修築大城九座,小城堡四十余座,屯田五千多頃,安置了數十萬戰爭難民,營造了一條令後金軍隊望而生畏的關寧錦(山海關、寧遠、錦州)防線。

天啟五年(1625年)夏,孫承宗遣將分據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淩河、小淩河各城。這樣,自寧遠又向前推進二百裏,從而形成了以寧遠為中心的寧錦防線。

鑒於孫承宗對遼東國防的傑出貢獻,魏忠賢一心想把孫承宗也拉到自己的陣營,故進行過多次試探,均遭到拒絕,由此懷恨在心。不久,魏忠賢派太監劉應坤到山海關,他要以帑金十萬兩犒軍,以此來收買孫承宗,被孫承宗拒絕,至此魏忠賢和孫承宗就算鬧翻了。是年八月,山海關總兵馬世龍誤信自後金逃歸的劉伯鏹的話,派兵渡柳河,襲取耀州,中伏戰敗。魏忠賢借口馬世龍損失馬匹六百七十匹、甲胄等軍用物資,令手下彈劾馬世龍,並連帶著在山海關的孫承宗一塊參了。孫承宗知道,由於閹黨的存在,已經容不下他,他多次請辭,被明熹宗批準。

孫承宗辭職以後,高第被明熹宗任命為遼東經略、兵部尚書。高第一介文人,既不懂軍事,也沒打過仗。他一到任上,即一反孫承宗的部署,下令拆撤關寧錦防線。關外駐防將士除鎮守寧遠的袁崇煥拒不從命外,其他諸城均撤一空。

1622年到1625年,孫承宗、袁崇煥盡全力打造寧遠這座城池,讓其固若金湯,苦練精兵,期待著收復遼東;而努爾哈赤這四年怎麽沒動靜了呢?原來因為一個人的存在,這四年努爾哈赤已經焦頭爛額,寢食難安,然而袁崇煥日後卻把他殺了,關於他與袁崇煥的恩怨將近四百年來的爭論從未停止。究竟是袁崇煥殺他自毀長城而成歷史罪人,還是他本就該殺,袁崇煥為國除害,崇禎誤殺袁崇煥才自毀長城,撲朔迷離的真相就要從他本人說起。他的名字叫毛文龍。

毛文龍,浙江杭州人,萬歷四年正月十一日(1576年2月10日)出生,他相貌奇偉,小時候曾有一個相面的人對她說:“你鐵面銀牙,髯虬而熊虎威,他日當立功萬裏外,就像霍去病、班超那樣!”毛文龍聽後心中竊喜,少時讀書學習,但卻屢試不第,一日喟然嘆道:“丈夫當取功名如拾草芥,怎年紀三十,困於科場!”從此投筆從戎。1605年,受舅舅沈光祚推薦去遼東歷練,當了李成梁的親兵。同年九月,中武舉鄉試第六名,授安山百戶職,不久又升為千總,守備。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熊廷弼經略遼東,毛文龍屢立戰功,深受其賞識,被升為都司。

天啟元年(1621年)七月十四日,毛文龍偵得鎮江(不是江蘇鎮江,而是今遼寧省丹東市)後金主力去雙山屠殺不肯降後金的百姓,城中空虛,遂以鎮江中軍陳良策為內應,率一百余人夜襲鎮江,擒後金遊擊佟養真(康熙的姥爺)及其子佟豐年、其侄佟松年等,而後毛文龍趕緊派陳忠殺至雙山,阻止了後金軍在當地的進一步屠殺,並將屠殺雙山人民的後金軍殲滅一部分,史稱鎮江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