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袁崇煥的奮鬥(第2/4頁)

考試分三場,每場三天。貢院的號舍每間裏面有上下兩塊板,下面的板做凳子用,上面的板作書桌用,晚上把上面那個板撤下來,兩塊板拼到一起,做一個簡單的床,供休息用。

考生進去之後,就被關在裏面,每一間號舍門口有一個兵看守,防止作弊。每天只有到吃飯的時候才可以出來,夥食當然要自己解決,沒有人給你準備,你要提前帶好九天的幹糧,到飯點可以到房外南墻檐下的鍋灶去煮飯,或者到巷尾上廁所。最靠近廁所的號房從來都是臭氣熏天。

考生進入考場時必須搜身進入,我們根據明朝艾南英《天傭子文集》的記載可以想象袁崇煥在參加會試時的場景。會試三年一次,袁崇煥二十三歲第一次參加會試不中,之後二十六歲、二十九歲、三十二歲、三十五歲先後五次參加會試方才勝利。這期間有時在冬天考試,有時在夏天考試,冬天督學在堂裏烤著火爐,而秀才們卻必須脫光衣服讓人全身檢查一遍,要好幾個時辰才能全部檢查完,最後個個凍得夠嗆。夏天考試時督學在陰涼地喝茶扇扇子,秀才們卻擠在太陽底下。秀才們只許帶筆墨、幹糧、臥具進考場,進考場後更是被臭氣與穢氣熏蒸,大汗淋漓,考試時不能亂動、說話、歪坐,因為如果有上述任何舉動,就會被在卷子上打個記號,文章寫得再好也要降級。此外也不敢喝水,除非到飯點才能上廁所,可是胃口與腎從來都不一定是同步的,那時也沒有成人紙尿褲,喝水多了就只能汗尿齊流了。

總之是“三場辛苦磨成鬼,兩字功名誤煞人”,多少青年學子就期待著這幾天最後沖刺後的大功告成啊!

以上這些苦難袁崇煥經歷了五次,他也想過放棄,有一次他沒考上之後,作《下第》詩雲:“遇主人多易,逢時我獨難。八千憐客路,三十尚儒冠。出岫雲應懶,還枝鳥亦安。故園泉石好,歸去把漁竿。”他有一點灰心了,不想考了,想回去持竿釣魚了。

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屢試不第,最終鯉魚跳龍門都沒成功,都被擋在門外,李白、杜甫因為沒有名人舉薦而科舉失敗,因為唐代取士,不僅看考試成績,還要有著名人士的推薦。

張繼連續六次參加科舉失敗而作《楓橋夜泊》,那是一個深秋之夜,明月西沉,樹影朦朧,寒鴉啼叫,漁火閃爍,寒山寺的鐘聲沉重而悠遠。張繼愁思滿懷,提筆寫下:“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然而在三年後的科舉考試中張繼一舉勝利,此後卻再也寫不出一首好詩了。

黃巢屢試不第,便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離開長安時賦詩《詠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盡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隨後他就造反了,最終帶兵殺進長安,“天街踏盡公卿骨”。

與黃巢經歷完全一樣的還有洪秀全,四次參加科舉失敗後洪秀全也賦詩一首:“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為家共飲和。擒盡妖邪掃地網,收殘奸宄落天羅。東西南北敦皇極,日月星辰奏凱歌。虎嘯龍吟光世界,太平一平樂如何。”於是創立了拜上帝會,最終建太平天國,走上造反道路。

但畢竟不是所有參加科舉失敗的人都會去造反的,醫藥學家李時珍與袁崇煥一樣,十幾歲就中了秀才,但之後的九年中三次落榜。最終他放棄了考舉人的夢想,開始立志從醫,在歷經二十七年的潛心鉆研後,終於寫成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

吳承恩考秀才時成績優異,但考舉人時首戰名落孫山,之後連戰連敗,直到四十歲時,他才補得一個歲貢生。於是吳承恩不再參加科舉,而是寫出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

吳敬梓二十三歲考取秀才,再往後就什麽也考不上了,於是他把自己一生考科舉所見所聞寫成了《儒林外史》。

《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十九歲中秀才後,參加鄉試,屢試屢敗,“三年復三年,所望盡虛懸”,到老也沒有考中舉人。

左宗棠二十歲就考取了舉人,但此後三次考進士都沒考上,多虧他生逢亂世,最終從軍建功立業,這就是本書第五卷、第六卷要寫的了。

袁世凱參加科舉考中秀才後,兩次鄉試失敗,他堂叔看了袁世凱的文章後說袁世凱天分不高,前途不大。袁世凱於是將以前所作詩文付之一炬,然後說:“大丈夫當效命疆場,安內攘外,豈能齷齪久困筆硯間?”就在落第後的郁悶期間,他的叔叔天津海關道袁保恒帶袁世凱去見李鴻章,幾句話工夫李鴻章就要給袁世凱官職,袁保恒說:“我侄兒年紀小,並無才學,大人如果給他差使,怕他成事不足敗事有余。”李鴻章:“你真這樣看不起你侄兒嗎?我看他將來功名事業恐怕在你百倍以上呢!”於是李鴻章派袁世凱去朝鮮帶兵,最終袁世凱成了近代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