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萬歷,內心孤獨的皇帝(第3/4頁)

這六項當中除了不朝、不見、不批以外,其他三項都只是形式禮儀上的套路,對處理國家政事而言,並沒有實際意義,將之上綱上線,作為怠政的表現,是小題大做。

萬歷之所以不做這三項,是因為他的身體很差,行動不便。楊仕和《南渡北歸》的作者嶽南在詳細記載發掘萬歷陵墓過程的《風雪定陵》一書中說:

萬歷一生多病,經常服藥一事,文獻都有記載。但隨著國本之爭愈演愈烈……臣僚們便把他的病源歸罪於酒色過度……即使今天的明史研究者,尚有一些人與三百年前的臣僚持同一觀點。其實,面對定陵出土的實證,應該打破這種近似偏見的結論。因為無論是棺內萬歷右腿蜷曲的痛苦形狀,還是屍骨復原後,右腿明顯地比左腿短的情形,都足以說明這位皇帝生前確實患有嚴重的足疾。有了這樣的實物作證,而再以陳腐的觀念,把萬歷的“足心疼痛、步履艱難”,一味地歸結於貪戀酒色所致,這就難免有失歷史公允了。(第十四章《打開皇帝棺槨》)

至於不朝、不見嘛,的確如此,但不批則絕對不對,萬歷皇帝是二十年不上朝,但不代表二十年不辦事兒,要不然腦袋早搬家了。

黃仁宇說:“萬歷大部分情況下僅僅是對那些遞補職位空缺,以及沽名買直,搬弄是非,動輒抗議漫罵的上疏不加批示,除了不理上述性質的文件以外,他照常批閱其他奏疏。”

樊樹志在《晚明史》中說:“神宗在此後的二十多年中,處理朝政的主要方式是透過批閱奏疏,發布諭旨來進行。他始終牢牢地掌握著朝廷的大政方針,這從萬歷三大征的全過程可以看得很清楚。”

綜上,萬歷皇帝雖然二十年不上朝,但這二十年他一直在處理政務,也就是說,雖然萬歷皇帝二十年不上朝,也並沒有對國家政治的運行造成什麽實質意義的影響。

萬歷皇帝是個追求真實的人,不喜歡祥瑞之類的造假,《明神宗實錄》記載,有一天文華殿角門的石礎,忽然顯現“天下太平”的字樣,大臣都以為是祥瑞,萬歷很不高興地說:“這是造假!”皇宮中一旦有這一現象,素來都當作吉兆,然而萬歷卻當場戳穿,可見他是個毫不虛偽的君主。

這點比起後世稱作一代英主的雍正皇帝強多了,雍正喜歡聽人報告祥瑞,例如有人報告一顆玉米長四個穗子,稻田禾苗長數尺高,皇陵出現五色祥雲,等等,雍正都對報告者加官晉爵。

人無完人,萬歷的確有值得抨擊之處,那就是萬歷後期對於太監的橫行不管不問。

萬歷剛即位時,他對於太監的不法也是想管的。一次萬歷跟大太監馮保去內市,發現宮裏有什麽,內市裏就有什麽,萬歷問:“這究竟是怎麽回事?”

馮保:“這些東西都是宮裏出來的,先皇也知道這種情況,於是就用銀子在這裏買,贖回去。”

萬歷:“朕不讓這些東西流出不就行了?而且這些東西大到鏡架,小到珠寶,是怎麽從宮中出來的?每次宮裏人出來,不是都有搜檢(安檢)嗎?”

馮保:“陛下,從宮裏出來的,只有一樣是不用搜檢的,那就是糞車,這些從宮裏偷東西的都是通過糞車運出來,總不至於糞車出宮的時候也檢查吧?”

萬歷一聽,明白了,但他不甘心,他先後想了七個辦法來治偷東西的,第一個辦法是查宮中太監的祖宗三代,看是不是根正苗紅,但這條沒用,越是根正苗紅的,家裏越窮,越窮就越偷。

於是萬歷想了第二個辦法,清點宮中財物。他下令把宮中物品一樣樣登記造冊,但也沒用,宮裏的東西,先用糞車從外運進來一個假的,放在那登記造冊,然後再把真東西運走,結果導致宮裏的東西假貨越來越多。

萬歷一看不行,就想了第三個辦法,加稅。萬歷下令在內市征收高額賦稅,但是也沒用,你加稅,內市加價,嘉靖年間賣十兩的珠寶,此時賣兩百兩,照樣有人買。

之後萬歷想了第四個辦法,下令對從宮中偷東西的嚴加懲罰,可是也沒用,太監的命根都剁沒了,還怕死?死就死了,不死就賺了,接著幹。

之後萬歷想了第五個辦法,對太監們進行教育,說這些宮裏的財物都是大明朝的,要愛惜,但也沒用,太監們覺悟沒萬歷爺那麽高。

而後萬歷想了第六個辦法,減少內市的開張時間,本來內市在每月二日、十二日、二十二日開張,萬歷下令改為每月只在十二日這一天開張。可還是沒用,內市雖然只開一天,但變成了日市加夜市,一天一夜連軸轉,照樣不耽誤。

最後萬歷怒了,想取消內市,馮保說:“陛下取消了內市,東西就不通過內市往外賣了,今後宮裏的東西被偷出去連回都回不來了。”萬歷一聽,徹底無語,從此對內市不管了,對太監也不管了。這樣就有了萬歷後期太監的胡作非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