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劉澍

在有關清朝歷史的學術著作、通俗讀物、歷史小說汗牛充棟的大環境下,要想重寫一部清朝通史是需要勇氣的,然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我,卻嘗試著來把大清朝的歷史重新建構,是為《大清棋局》一書的由來。

大清王朝是中國歷代王朝中國家政策最為成功,國防軍隊保持戰鬥力時間最久,中國少數民族政權中執政時間最長的政權。之所以如此,與大清朝有意識地構建國家體系有極大關系,大清用滿人來作為各省總督和軍機處主要領導人以控制國家核心機構,用漢族文人來作為自己的官僚體系主要組成,用漢族農民上繳的賦稅來建廟宇和各種優厚待遇籠絡藏傳佛教的領袖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和章嘉呼圖克圖,用藏傳佛教格魯派來羈縻蒙古人,再用喀爾喀蒙古的騎兵來保衛大清政權。就這樣無限良性循環,有了“康乾盛世”。

從1759年乾隆平定大小和卓木之亂到1851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這將近一百年的時間是大清這種民族國家體系構建最為成功的時期(1840年鴉片戰爭對大清只是隔靴搔癢,幾乎沒有多大影響),而自從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滿洲八旗和漢族綠營戰鬥力低下,曾國藩湘軍崛起,隨後湘軍、淮軍人員充任全國各地督撫,大清的民族國家體系構建開始出現危機。1865年高樓寨之戰,僧格林沁的蒙古馬隊被撚軍全殲,使得大清所有有戰鬥力的部隊都是由漢人領導和組成,自此,大清的崩潰就只是時間問題了。滿、蒙、漢、藏的四角體系中滿洲貴族徹底頹廢,蒙古騎兵全軍覆沒,藏傳佛教日益衰落,漢人督撫卻強勢崛起下,此後無論大清洋務運動有多大成就,無論甲午戰爭是勝是敗,無論清末新政幅度多大,最後漢人重臣奪取滿洲貴族的政權,都是必然的。寫中國近代史的各種著作不講這一點,都是毫無意義的。

本書把大清構建這套體系的過程和結果稱作“大清棋局”,此即本書書名,本書寫的就是這個格局從萌芽、建立、巔峰、衰落直至崩潰的全過程。

《大清棋局》這套書不止寫民族國家體系的構建全過程,寫大清的12位帝王,寫那些著名的大人物,還寫了面對苦難奮起抗爭的人民,飽經災難哭泣無助的婦女,死裏逃生呻吟哭號的難民,人與人的明爭暗鬥,公開的秘密,農民運動的風起雲湧,衣衫襤褸、孤苦伶仃的在造反邊緣的人們,在戰爭中蒙羞受辱的人們,被主流史學界唾罵的人物的偉岸形象,被教科書光環籠罩的人物的陰暗面,這些都在《大清棋局》為您呈現。我懷著一顆虔誠的心去閱讀歷史,以公正的態度去感受人物,去觸摸歷史人物的心靈深處,無論他是醜陋肮臟的人還是光明正大的人,無論他是流血動武的人還是哭泣咒罵的人,無論他是忍氣吞聲的人還是無惡不作的人,無論他是功成名就的人還是一事無成的人,都在我的筆下一一呈現。總之,本書將大清一朝的所有政治、軍事、思想、文化、科技、生活、制度的歷史為您呈現。

中國歷史是個不斷循環的過程,經歷過光榮的征服,也接受過多次屈辱的蹂躪,經歷過被周圍國家眾星捧月的尊敬,也經歷過和周圍蠻族無休無止的爭逐,經歷過李世民那樣偉大的君主的統治,也經歷過石虎那樣的萬世暴君的酷虐。這個民族什麽都經歷了,見得太多了,中華文明是個太早熟的文明,兩千多年前就有了極為發達的純原創文明,但也正因此使得中國思想在此後兩千年沒有自發性大的飛躍。不論遇到什麽事都難以改變中國優哉遊哉、自由散漫的腳步,不論發生什麽情況她都能從自己的記憶中找到應對的成例,正如中日甲午戰爭時朝廷大臣還從明朝抗倭援朝戰爭中尋找靈丹妙藥一樣。

我寫的是大清歷史,歷史如同那些我們曾經愛過的人,如今皆已遠去。每當我們回首往事,頓感塵緣苦短,嘆世事滄桑,因此,我們應該通過閱讀歷史,來知曉古往今來的人生經驗,以便指導自己的現實人生,讓自己通過閱讀歷史,重新活一遍諸位先賢的人生,以使自己少犯錯誤。

我在褪色的史書中似乎看見了金戈鐵馬,感受了刀光劍影,聽見了鼓角錚鳴。而後那一個個鮮活的面容等待著我以自己的禿筆呈獻給大家,從前幾多興廢事,不止應在漁樵閑話中體現,也不止留在暗黃發脆的紙張中,而是需要我這杆筆來還原,來展現給大家歷史最真實的一面。歷史,只能被證偽,不能被證實,只能無限接近,卻不能完全重現,但我的確盡力了,盡最大努力還原一個真實客觀的清朝歷史。

如今忙於應酬、看電視的現代人有多少人還看歷史,還去了解自己的國家昔日的光榮與恥辱?大家在白天去追求自己生活中所需要的,晚上去享受自己工作中所得到的,於是再沒有人去思考,我們這個民族現在需要的是什麽?我們為什麽不能強大?國人為什麽有那麽強的劣根性?過去中國人是不假思索地喊口號,喊萬歲,現在是不假思索地亂花錢、玩遊戲,每個人只忙於自己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沒有幾個人塌下心來想想,自己現在做的是什麽?自己為什麽要這麽做?自己的所做到底值不值?於是,中國人在這種非主流價值冷漠中離強國夢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