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美第奇家族的興起(第5/6頁)

孔泰西納是一個缺乏想象力、挑剔且愛管閑事的女人,熱愛美食,身材肥胖,但是也很能幹,天性樂觀、一心顧家、不善交際。她的受教育程度遠不及其孫女們將來所能接受的那樣,所以和其他佛羅倫薩人的妻子們一樣,她是不被許可進入丈夫的書房的。科西莫很喜歡妻子,但也談不上如膠似漆,那些因公事與妻子分開的日子並不難熬,他也極少寫信給她。

他們第一次分開是在1414年。據他的朋友——書商韋斯帕夏諾·達·比斯蒂奇(Vespasiano da Bisticci)說,時年25歲的科西莫和教皇約翰二十三世一起去參加康斯坦茨會議,一走就是兩年。教皇被廢黜之後,科西莫從阿爾卑斯山脈向北遊歷了很多城市,也訪問了美第奇家族在德國、法國和佛蘭德斯地區的分行。教皇約翰去世後,科西莫回到了佛羅倫薩,但是沒過多久他又作為羅馬分行的經理動身前往羅馬了,而他的妻子則留在巴爾迪宮照顧大兒子皮耶羅和小兒子喬瓦尼。

科西莫在擔任羅馬分行經理的三年多時間裏,只偶爾回佛羅倫薩探望家人,其他大部分時間都住在位於蒂沃利(Tivoli)的房子中,由一名叫馬達萊娜(Maddalena)的女奴照看。這名女奴是科西莫的一個代理從威尼斯替他買來的,並且確認她是“一個健康的處女,大約21歲,沒有任何疾病”。科西莫很迷戀她,與她同床共枕。馬達萊娜為科西莫生了一個兒子,取名為卡洛(Carlo)。這種事在當時也是司空見慣,卡洛和孔泰西納生的兒子們一起生活,同樣接受正規、全面的古典教育。卡洛的外貌有明顯的切爾克斯人特征,他長大後進入了教會,並且借助他父親的影響當上了普拉托教區牧師(Rector of Prato)和教廷最高書記(Protonotary Apostolic)。[13]

科西莫在羅馬成功避免了引起佛羅倫薩敵人的嫉妒,可是回到佛羅倫薩沒多久,他出眾的才能及所謂支持社會下層民眾(Popolo Minuto)、反對大領主(Magnati)的觀點就重新引起了阿爾比奇家族的懷疑。

科西莫的父親一生謹慎小心,給世人留下了一個謙遜溫和的印象。當阿爾比奇家族試圖拉攏他參與加緊對共和國政府的控制、穩固寡頭政治的計劃時,他拒絕了;阿爾比奇家族的對頭們聽聞此事,立刻跑來拉攏喬瓦尼加入更激進的抵制寡頭政治的活動,喬瓦尼給出的答復是他沒有任何想要改變政府現狀的意願,不論發生什麽,他都只想專注於自己的生意,對政治活動分身乏術。與之類似,當阿爾比奇家族提議通過設立一種新的收入和財產稅(catasto)來改革佛羅倫薩不公平的稅制時,喬瓦尼也是在極其慎重地考慮了整個提議之後才表示支持,但是仍附加了各種各樣的保留條件,以至於誰也琢磨不透他的真實態度。

喬瓦尼一生克己,從不給人嫉妒的理由,總是避免做出承諾,臨死前還在病榻上叮囑兩個兒子要效仿他的做法:對富人和權貴不冒犯,對窮人和弱者要永遠慷慨。

不要表現得像是在給出建議,而是要在對話中謹慎地提出自己的看法。除非是受到召喚,否則不要前往市政廳;即使被召喚前往,也只要完成被安排的任務就好;得到了認可也不要表現出驕傲……避免法律訴訟和政治爭議,時刻避免進入公眾的視線……

後來科西莫也給自己的兒子們留下了類似的忠告,但是拋開謙遜的外表和沉默寡言的舉止不談,科西莫其實遠比他父親更有野心,他立志要讓自己的財富發揮不同的作用,而阿爾比奇家族也對科西莫的每一步舉動都充滿疑慮和關切。


[1] 美第奇家族標志上的小球從來沒有確定的數量。最初是12個;到科西莫·德·美第奇時代則以7個為常見,比如美第奇宮東南角的盾牌上就是7個,可是在聖洛倫佐教堂高壇一角的韋羅基奧制作的圓盤上卻是6個。聖洛倫佐教堂老聖器收藏室的天花板上是8個,公爵科西莫在王室祭堂(Capella dei Principi)的墳墓上是5個,大公費爾迪南德的觀景城堡入口的盾徽上是6個。

[2] 聖母百花大教堂,也被稱為杜奧莫教堂,其修建工程始於十三世紀末,由阿諾爾福·迪·坎比奧(Arnolfo di Cambio)設計。布魯內萊斯基的圓頂直到1436年才完工,而外部的裝飾在十年之後他去世時都沒有完成。新哥特式正面是十九世紀末建造的。

[3] 紅門街當時屬於達萬紮蒂宮(Palazzo Davanzati)(9號),屬於達維奇家族,是他們在1330年前後建造的,現在這裏變成了博物館。

[4] 諾沃市場現在被稱為稻草市場,是喬瓦尼·巴蒂斯塔·德爾·塔索(Giovanni Battista del Tasso)在1547年至1559年間建造的。

[5] 佛羅倫薩建築物上的佛羅倫薩百合標志沒有美第奇的小球多,在傭兵敞廊(Loggia dei Lanzi)後面老造幣廠(old Mint)的十五世紀門廊上可以看到佛羅倫薩百合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