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八、巨星隕落五丈原

蜀漢建興十二年(234)2月初,發生了太白侵熒惑的天象。

太白是金星,也被視為天神;熒惑是火星,也被視為戰神。金星追趕上火星,是少有的天象。身在洛陽的魏明帝讓人占蔔,報告說今年將有一場大戰。

蜀軍就是在這時發動的第五次北伐,之前的四次北伐,兩次西出祁山,一次出武都、陰平,一次出大散關,用兵的重點基本都在西邊,以奪取隴右為目標,這個戰略有一定的正確性,但也有明顯的缺點,那就是魏軍如果一味采取避戰的辦法拖著不打,你也沒有太好的辦法。所以諸葛亮改變了策略,這次北伐兵出秦嶺山中的褒斜道,以最快的速度把主力拉到關中,尋找魏軍主力,讓其不得不決戰。

但這個想法也被司馬懿想到了,第四次北伐結束時有些謀士和將領認為等到第二年麥子成熟時諸葛亮還會再次來攻隴右,司馬懿不同意這個判斷,他認為:“諸葛亮兩次出祁山,一次攻陳倉,都遭遇挫折而撤軍。即使後面再出兵,他也不會攻城,而會謀求野戰,而且地點是隴東而不是隴西。諸葛亮每次都恨其糧食太少,這次退兵,必然會積蓄糧食,我料定他不到糧食成熟,收足三季,不會再出兵。”

事實完全如司馬懿所料,包括蜀軍進攻的時間和路線,當然這也可能是史家故意美飾司馬懿。不過,司馬懿坐鎮長安以來也沒閑著,為了防備蜀軍的進攻他也做了不少工作,比如奏請魏明帝同意,從冀州等地遷徙了大量人口補充關中和隴右,又整修了關中的成國渠,修築長了晉陂,大力發展關中地區的農業,不斷積蓄力量。

諸葛亮命征西大將軍魏延為前部,其余各部隨後,蜀軍總兵力仍然在10萬人左右。對54歲的諸葛亮來說,這一次北伐也幾乎窮盡了他個人的全部力量,他甚至有了一些不好的預感,所以在行前上表後主,破天荒地交代了一些後事:“如果臣出現了不幸,國家大事請托付給蔣琬。”諸葛亮曾對後主表示過,他將為蜀漢的大業戰鬥到最後一息,也許他對自己越來越差的身體狀況感到了擔憂,所以才有這樣不同尋常的舉動。

西線戰場的緊急軍情也立即傳到了洛陽,面對三大戰場同時受敵,魏明帝感到了空前的壓力,他深知西線戰場盡管形勢最緊張,但有司馬懿在那裏可以完全放心,倒是孫權本人來攻的東線戰場讓他放心不下。滿寵向魏明帝提出了一個大膽的作戰計劃,想放棄合肥,讓敵人縱兵來攻,待魏軍增援部隊趕到時向其發起總攻,這個計劃過於大膽,一旦失手後果很可怕,魏明帝沒有批準。

魏明帝決定親征合肥,大軍未到前派出一支人馬急行合肥,命他們多帶旌旗,四處擂鼓,故意制造聲勢。盡管剩下的兵馬已經不富裕了,魏明帝仍抽出2萬人,由驍騎將軍秦朗率領增援關中,歸司馬懿調度。

秦朗字元明,小名阿蘇,他的父親是呂布手下的將領秦宜祿,之前說過,秦宜祿死後,曹操見他的妻子杜氏長得很漂亮,就收為妾,秦朗於是隨母親來到曹家,與何晏一樣成為曹操的繼子,算起來是魏明帝的叔父。

魏明帝曹叡幼時藏於深宮,因為母親失寵又被殺,所以從小嘗盡人生冷暖,性格上與其祖其父很不相同,反倒與這個過繼給曹家的叔父很能談得來。秦朗本是一個公子哥,沒什麽實際才能,也不像何晏那樣成為一個大學者,但魏明帝仍然給他以寵信,每次呼他都叫他“阿蘇”。

魏明帝改任秦朗為征蜀護軍,所部受司馬懿節制。秦朗還帶來了魏明帝的諭示,魏明帝認為蜀軍屬於遠途作戰,他們必然希望速戰速決,所以讓司馬懿不要急於求戰,堅守營壘,以挫其鋒,如果敵人不得進,停留太久糧食就會吃完,必然會撤退,等他撤退的時候追擊,是全勝之道。

司馬懿聽了很高興,因為這也正是他對付蜀軍的一貫思想,他也認為拖是最好的辦法,上次在祁山他已經試過蜀軍的戰鬥力,他發現這支部隊人數雖然處下風,騎兵的比重也不多,但訓練相當有素,野戰經驗十分豐富,能攻能守,交起手來一定會吃大虧。

司馬懿完全不擔心拖不過蜀軍,諸葛亮雖然在漢中進行了大量準備,但這兩年他在關中也沒閑著,經過長時間的備戰,尤其是大修水利工程,已積蓄下足夠吃的糧食,即使不從關內調糧,也足夠了。

這時,諸葛亮已率領蜀漢大軍出了褒斜道進入關中,在褒斜道的北谷口紮下大營,魏延率一部人馬在十多裏外另紮下一座營壘。

此地屬曹魏雍州刺史部扶風郡的郿縣,馬超、法正、孟達都是扶風郡人。諸葛亮沒有指揮人馬去攻打郿縣的縣城,因為當年董卓被封為郿侯,在此修築了著名的郿塢,城池異常高大,裏面可以儲存無數的糧食,想必不會比陳倉更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