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秦嶺山中的大雨

就在孫權稱帝的這一年,諸葛亮在漢中又有一次大的軍事行動,這一年的春天諸葛亮再次興兵北伐。

距陳倉之戰還不到三個月,諸葛亮又主動發起攻擊,不禁讓對手吃了一驚,這從側面再次證明了,第二次北伐在陳倉遇阻算不上一次意外,更不是一場慘敗。此次北伐沒有再攻陳倉,也沒有出兵隴右,而是重新規劃了路線,出擊曹魏控制下的武都郡和陰平郡。

武都郡是漢中郡的西鄰,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曾率領大軍從這裏經過,陰平郡在武威郡的西邊,這兩個郡屬於魏、蜀拉鋸地帶,雙方經常在此展開爭奪,第一次北伐失利後,這兩個郡大部分地方被曹魏實際掌握,但它們又與長安相距遙遠,孤懸於外。

攤開地圖,漢中郡、武都郡、陰平郡由東向西一字排開,祁山和隴右大約在漢中郡的左上方,所以從方位上看攻取武都、陰平二郡不算“北伐”,應該稱“西征”。

前兩次北伐無功,蜀漢上下被失敗的陰影所籠罩,急需要來一場勝利,把相對易攻取的這兩個郡拿回來,也是對士氣的一次鼓舞,這大概是諸葛亮急於發動第三次北伐的原因。即使如此諸葛亮也不敢有絲毫怠慢,而是進行了周密部署,他派將軍陳式率兵去取武都、陰平二郡,陳式參加過猇亭之戰,在劉備時期就是蜀軍的高級將領。

陳式只是諸葛亮派出的誘餌,目的是吸引魏軍的主力。身在長安的曹真在陳倉勝利的喜悅中過了一個快樂的新年,天氣剛剛轉暖,他根本沒料到諸葛亮還會出擊,加上魏軍主力分散,武都、陰平偏遠,所以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曹真命雍州刺史郭淮組織就近的魏軍前去救援,郭淮領命,帶領人馬朝陳式迎來,這正是諸葛亮想看到的。諸葛亮立即親自率領主力包抄過去,攻擊建威。建威即今甘肅省成縣,距曹魏的隴右重鎮上邽僅數十裏。幸虧郭淮發現得早,趕緊撤退,否則就將被蜀軍包圍殲滅。打退了來增援的魏軍,武都、陰平二郡沒費多大力氣就占領了,這兩個郡被納入蜀漢的版圖。

第三次北伐規模不大,歷時也不長,但收獲很大。

武都、陰平二郡的面積都不小於漢中郡,此戰使蜀漢北部邊防區擴大了三倍,並把北部防線連成為一體,為以後再出祁山、攻擊隴右打通了道路。尤其是收復了陰平,從而控制了著名的陰平道北面的入口,對於防止魏軍利用這條古道偷襲蜀漢意義十分重大。

諸葛亮在武都等地稍作停留,按照征服南中的成功經驗,對當地的氐族、羌族等少數民族部落首領進行了一番安撫,之後率兵回到漢中。勝利的消息傳到成都,後主立即下詔對諸葛亮予以嘉獎:“街亭之敗,原因都在馬謖,但您卻勇於承擔責任,自貶職務,寡人不願違背您的意願,所以順從了您的意見。年前出師,斬殺了敵將王雙,今年再出征,又趕跑了郭淮,招降了一批氐、羌部族,收復武都、陰平二郡,以神威震服了兇暴的敵人,建立了顯赫的功勛。如今天下仍戰亂不寧,最大的敵人仍然未除,您承擔著討伐敵人的大任,是國家的支柱,卻長期貶抑自己,這不利於發揚宏大的偉業。所以,現在恢復您丞相的職務,您務必不要推辭!”

以右將軍的身份行使丞相職權畢竟有許多不便,對於後主恢復自己丞相職務的詔書諸葛亮也沒有再推辭。

回到漢中後,諸葛亮繼續加緊了漢中的建設。

漢中的首府是南鄭,諸葛亮率大軍來到漢中,考慮到人馬太多,大本營一直沒有進駐南鄭,而是安紮在陽平關附近一個叫石馬的地方。為了今後長期在漢中駐軍,諸葛亮利用這段相對空閑的時間,命人修築了兩座新城,鞏固漢中的防衛。

一座新城在沔陽縣即今陜西省勉縣附近,稱漢城;一座新城在城固縣即今陜西省城固縣附近,稱樂城。這兩座新城的位置,一個在南鄭的東邊,一個在南鄭的西邊,加強了漢中的防務。

諸葛亮把大本營也遷往南山之下,這裏位於沔陽縣城之南,是一處通往巴中的平原地帶,地勢開闊。諸葛亮抓緊這段相對平靜的時間,發展漢中的生產,依托新城的修建,擴大屯耕面積,積蓄糧食,加強訓練,為再次北伐做準備。在治軍、選將方面,諸葛亮更是花了不少心思。諸葛亮素來以治政、治軍嚴厲著稱,他認為只有紀律嚴明才能提高戰鬥力,他主張平時嚴格訓練,戰時才能保持嚴明的紀律。他親自抓作戰訓練,有些地方管得還很細,他曾發布過一道命令:“聽到擂五通鼓的號令,應舉黃、白兩塊幡合成的旗子,擺設三面對敵的圓陣。”

在選將用人方面諸葛亮也傾注了大量心血,他寫了不少這方面的文章,內容包括好將領應有什麽樣的素質、有什麽樣的氣度,應具備什麽樣的機變權謀,如何振奮士氣、提高軍隊戰鬥力,如何肅軍容、揚軍威,如何發揮幕僚的作用,什麽是將領的軟肋,什麽是不合格的將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