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再燒一把大火

吳蜀這邊大動幹戈,曹魏那邊也在緊張地注視著。

劉備東征前,曹丕曾召集謀臣討論劉備會不會給關羽報仇,大多數人認為蜀國是個小國,名將只有關羽,關羽死後蜀國上下陷入憂懼,無力惹起戰端。侍中劉曄不同意這個看法,他認為:“蜀雖小國,但劉備這個人生性威武自強,勢必興師動眾以顯示他的力量。況且劉備和關羽,於公是君臣,於私形同於兄弟。關羽死了不能為他興軍報仇,在情分上始終是說不過去。”

劉備率軍東征後,劉曄又提出一個頗為大膽的建議:“孫吳以江、漢為天險,向來無內臣之心。陛下雖然功德蓋天,但像孫權這樣的人也無法讓他感動改變。孫權因難求臣,不能相信他。孫權現在內外交困,所以才派使者前來,可見其情況之窘迫。現在正是時候,可以突然向他發起襲擊。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不可不察!”

劉曄分析了形勢,認為天下雖然三分,然而曹魏獨占其八,吳蜀各保其一,他們現在還相互攻伐,正是天欲亡之。劉曄建議趁著孫吳將重兵集結於夷陵一線的時機,渡江攻擊孫吳的後方,孫吳外有蜀漢的進攻,內有我方的襲擊,快則十天、慢則一個月必然滅亡。劉曄認為孫吳如果滅亡,蜀漢就孤單了,劉備即使趁機也侵占了孫吳的一些地盤,但他們必然不能長久,何況即便孫吳被一分為二,蜀漢得到的也是其外圍,我們得到的才是核心。

這一招絕對夠狠,從孫權本人到他手下的精兵強將此刻都在大氣不敢喘地盯著蜀漢,後方十分空虛,如果曹魏從合肥方向突然出擊,孫吳的長江天險就很容易攻破,三足鼎立的局面可能提前結束。

但曹丕卻認為這個方案不可行:“人家稱臣願降,而我們要討伐他,這會讓那些也想來投降的人失去信任,這個實在不可,我們為何不接受孫吳的投降,而去襲擊蜀國的後方呢?”曹丕的思路大概是,既然合縱連橫,聯合孫吳一塊收拾蜀漢,效果不是一樣嗎?

劉曄不同意,他認為不一樣:“蜀漢遠而孫吳近,如果聽說我們興兵討伐,他自然會回軍,我們的目的難以達到。現在劉備已經憤怒,聽說我們也去攻打孫吳,知道孫吳必亡,一定會更加積極攻擊而與我們爭奪孫吳的地盤,不會改變原來的打算,這是必然的。”劉曄看得很清楚,你打劉備倉促間是打不著的,因為益州北有秦嶺、漢中,東有長江上的重重關隘,你要打他就會縮回去,你毫無辦法。而孫權卻是現成的一盤菜,如果下決心,他必定玩完。曹丕還是沒有接受這個建議,但也沒有按照他說的借機攻打蜀漢,如果他這時出兵漢中,或者由上庸三郡向蜀漢的三巴地區攻擊,結果也很難說。

曹丕沒有接受劉曄的建議,是因為他缺少戰略眼光嗎?倒也不一定,曹丕比其父差點勁,但絕不是庸才,更不是蠢材,他之所以沒有采取斷然措施在吳蜀爭鬥中攪一下局,是因為他才登基,沒有絕對把握的事不能做,現在作壁上觀不失為一步穩棋。

後來聽說劉備拉起數百裏連營與吳軍對峙,曹丕評論說:“劉備看來太不懂軍事,豈有營寨連綿700余裏而可拒敵的?‘苞原隰險阻而為軍者為敵所擒’,劉備犯了兵家大忌,孫吳的捷報不日可至!”曹丕在這裏引用了一句現在已失傳的古代兵法,其大意是在雜草叢生、地勢平坦、潮濕低窪、艱險阻塞等處安營的軍隊,一定會被敵人打敗擒獲。就在曹丕說完這些話後的幾天,蜀軍果然失敗了。

這一年的六月是閏月,在相持數月後陸遜決定發起戰略反攻。

陸遜向孫權報告了情況,準備立即行動,眾將有些不理解:“要進攻也應該在當初,現在蜀軍已深入近600裏,雙方相持七八個月了,各處要地都被他們占領固守,發起攻擊必無法得利。”

對大家的這個疑惑,陸遜解釋道:“劉備是狡猾的敵人,他經歷過的事情很多,剛開始集結,他用心專一,此時不能進攻。現在他已經在這裏很久了,不能取勝,士氣受挫,又沒有新的計策,夾擊此敵,正是現在!”

陸遜命令攻擊蜀軍其中的一營,但是未能取勝。眾將更不滿了,抱怨道:“這是讓士卒白白送死啊!”換成別的主帥此時該崩潰了,但陸遜的內心很強大,也很有信心,他對眾將說:“我已經找到破敵的辦法了!”陸遜命令再次發起攻擊,這回每個士卒手裏拿一束幹茅草,用火攻的辦法對付蜀軍,結果收到了奇效。農歷閏六月正是夏末,長江中遊一帶氣候幹燥,有時還會刮起大風,這些都利於火攻。蜀軍夾山築營,地勢狹促,一旦起火,施救困難,各地兵營同時燃起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