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英雄托孤白帝城

今天乘船遊覽三峽,在最西邊的瞿塘峽口的北側有一座小山,此山被稱為白帝山,山上有城,稱白帝城。

三峽水庫沒蓄水前,白帝山看起來比現在高大得多。白帝城原名子陽城,王莽篡位後派公孫述任蜀郡太守,王莽後來失敗了,公孫述在益州割據。據說,公孫述有一次騎馬來到瞿塘峽口,見此地形勢險要,便擴修城壘,屯兵嚴防,他聽說山上的城裏有口白鶴井,井中常有白色霧氣冒出,宛如白龍,深信讖緯之術的公孫述認為這是他登基成龍的征兆,於是宣布當了皇帝,自稱白帝,就建都於子陽城,改名為白帝城。

現在劉備退至白帝山上的白帝城,吳將李異、劉阿等率部跟蹤而至,前鋒已達白帝城外的南山。劉備在白帝城給陸遜寫了封信,信中說:“聽說曹魏大軍已經進逼江陵,而我也要重新東進,將軍認為有沒有這樣的可能呢?”陸遜接到劉備的來信,知道他的用意,回復道:“貴軍剛剛大敗,元氣大傷,現在請求和好是為自己考慮,哪還能再勉強用兵?如果還有其他打算,定會全軍覆沒,一個都跑不了。”

這時孫權也親自趕到了夷陵前線,見到陸遜,孫權了解到在戰事的關鍵時刻有人不大聽指揮,問陸遜:“當初怎麽沒有聽你報告過這些事?”陸遜回答:“我受主上器重,擔任了超過我才能的職務。各位將領要麽是朝廷的親信,要麽是有功之臣,都是國家的棟梁,我才能雖然低劣,也知道古時有藺相如、寇恂等人相互謙讓、以國家大事為重的道理。”

孫權十分高興,加拜陸遜為輔國將軍,兼任荊州牧,改封為江陵侯。吳將徐盛、潘璋、宋謙等紛紛向孫權建議,認為一鼓作氣猛攻白帝城,定可將劉備活捉。孫權就此征詢陸遜的意見,陸遜認為劉備已敗,當務之急是防備曹魏背後突襲,主力應迅速回防,不宜再追擊劉備,朱然、駱統等人支持陸遜的意見。

而正在此時,留守在江州的翊軍將軍趙雲星夜馳援,率大部人馬趕到了白帝城,劉備不擔心了。孫權見狀,命李異、劉阿等從白帝城外撤回,將前鋒駐紮於秭歸。為了繼續對蜀漢保持主動出擊的態勢,孫權請出一個人來,讓他住在秭歸,專門對付劉備,此人就是前益州牧劉璋。

劉備奪取益州,以振威將軍的名義遷劉璋於公安,讓關羽對其進行監視。關羽被殺,劉璋就到了孫權手裏,孫權於是重新表奏劉璋為益州牧,讓他移住於秭歸,與在白帝城的劉備對峙。這一招實際效果有限,但可以充分地惡心人,因為劉璋的存在可以時刻對劉備進行提醒和鞭撻,告訴他你滿嘴的仁義其實是假的。

孫權希望劉備趕緊走人,徹底退回成都,但劉備不理。白帝城是魚復縣的治所,魚復這個名字有點別扭,有點像“魚腹”。劉備下詔,改魚復縣為永安縣,並在白帝城建行宮,打算在此長駐下去。

劉備兵敗夷陵的消息傳到成都,諸葛亮在震驚之余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危機正在悄悄降臨。

客觀地說,諸葛亮並不認為此次出兵孫吳一定會遭到失敗,所以他沒有堅決地阻攔。大軍行動後,他協助太子留守後方,晝夜不停地組織後援工作,給前方提供保障。戰爭的勝負有必然也有意外,此次夷陵交鋒的結果,恐怕意外的成分更多一些,至少敗得如此迅疾,是誰也沒有料到的。大批蜀將戰死沙場,讓諸葛亮更加痛心不已,他知道這使剛剛立國不久的蜀漢元氣大傷。

在殉難的將領中最讓諸葛亮痛心的是馬良,他是諸葛亮引為知己的朋友,他們二人經常在一起論事,可以知無不言,情同手足。因為這層原因,諸葛亮看到馬良的弟弟馬謖時便覺得格外的親切,而馬謖的才幹也讓諸葛亮感到滿意。

不幸的消息還沒有結束,就在章武二年(223)一年裏蜀國又接連損失了三位重量級人物:一個是司徒許靖,一個是驃騎將軍馬超,一個是尚書令劉巴。

許靖去世時已70多歲,在那時算是高壽了。馬超去世時僅47歲,可謂英年早逝,自關羽開始,張飛、黃忠、馬超在短短幾年裏先後離開了人世,看來蜀漢武運實在不佳。劉備不在成都,他們的後事都是由諸葛亮主持料理的。

劉巴一直隨劉備出征,應該死在永安,他的死對諸葛亮打擊不小,諸葛亮一直器重看好劉巴,把他作為自己的左右手。劉巴的去世還帶來一個現實問題,由誰來接任尚書令一職。已身為丞相的諸葛亮此時兼管尚書台的事務,如果從諸葛亮自己的角度來考慮,這個人選最好是他熟悉的,以便於配合,其能力必須十分突出,又善於協調各方面的關系,還得有相當的資歷才行。